“春入山村處處花”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春入山村處處花”全詩
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
但教黃犢無人佩,布谷何勞也勸耕。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竊祿忘歸我自羞,豐年底事汝憂愁。
不須更待飛鳶墜,方念平生馬少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山村五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山村五絕》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作者居住在山村的生活情景,表達了對平凡生活的領悟和思考。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竹籬茅屋趁溪斜,
春入山村處處花。
無象太平還有象,
孤煙起處是人家。
煙雨濛濛雞犬聲,
有生何處不安生。
但教黃犢無人佩,
布谷何勞也勸耕。
老翁七十自腰鐮,
慚愧春山筍蕨甜。
豈是聞韻解忘味,
邇來三月食無鹽。
杖藜裹飯去匆匆,
過眼青錢轉手空。
贏得兒童語音好,
一年強半在城中。
竊祿忘歸我自羞,
豐年底事汝憂愁。
不須更待飛鳶墜,
方念平生馬少游。
詩意與賞析:
《山村五絕》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作者生活在山村中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整首詩展示了作者對自然和平凡生活的熱愛,并對現實生活中的不足和矛盾有所思考。
詩的第一聯寫道:“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這句表達了山村春天的美麗景色,山間茅屋旁的竹籬斜倚,處處盛開著花朵,展示了寧靜、自然的鄉村景象。
第二聯寫道:“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這句意味深長。詩中的“象”有兩層含義,一是指象征太平盛世的象,二是指現實生活中的矛盾和不足。作者認為,即使在看似太平的時代,人們仍然無法擺脫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和困擾。而“孤煙起處是人家”則暗示了人們在繁華背后的孤獨和追求。
第三聯寫道:“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但教黃犢無人佩,布谷何勞也勸耕。”這句表達了作者對生活的思考。詩中的煙雨和雞犬聲代表了平凡的生活場景,作者提出了一個反問:“有生何處不安生”,暗示著人們在任何環境下都會有煩惱和不安。但作者也表達了一種對自由和純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夠擺脫現實中的束縛。
最后兩聯寫道:“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這部分描寫了作者自己的生活狀況和對現實的反思。作者自稱“老翁七十”,說明他已經年老,但仍然在田間勞作。他感到慚愧的是,盡管春山中的筍和蕨菜美味可口,但自己近來已經三個月沒有食用鹽了,意味著他的生活非常樸素和艱辛。
詩的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對城市生活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的田園生活的向往。他抱怨自己在城中生活的時間太長,只有一年的時間中的一半能夠在鄉村中度過,感嘆自己被現實所束縛,渴望自由的心靈和簡單的生活。
整首詩通過對鄉村生活的描繪和對現實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對平凡生活的熱愛和對自由、純樸生活的向往。詩詞的意境清新自然,語言簡練,表達了作者對現實生活的矛盾和不滿,同時也表現了對田園生活的追求和對自由的渴望。這首詩詞在宋代文學中具有代表性,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
“春入山村處處花”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ān cūn wǔ jué
山村五絕
zhú lí máo wū chèn xī xié, chūn rù shān cūn chǔ chù huā.
竹籬茅屋趁溪斜,春入山村處處花。
wú xiàng tài píng hái yǒu xiàng, gū yān qǐ chù shì rén jiā.
無象太平還有象,孤煙起處是人家。
yān yǔ méng méng jī quǎn shēng, yǒu shēng hé chǔ bù ān shēng.
煙雨濛濛雞犬聲,有生何處不安生。
dàn jiào huáng dú wú rén pèi, bù gǔ hé láo yě quàn gēng.
但教黃犢無人佩,布谷何勞也勸耕。
lǎo wēng qī shí zì yāo lián, cán kuì chūn shān sǔn jué tián.
老翁七十自腰鐮,慚愧春山筍蕨甜。
qǐ shì wén yùn jiě wàng wèi, ěr lái sān yuè shí wú yán.
豈是聞韻解忘味,邇來三月食無鹽。
zhàng lí guǒ fàn qù cōng cōng, guò yǎn qīng qián zhuǎn shǒu kōng.
杖藜裹飯去匆匆,過眼青錢轉手空。
yíng de ér tóng yǔ yīn hǎo, yī nián qiáng bàn zài chéng zhōng.
贏得兒童語音好,一年強半在城中。
qiè lù wàng guī wǒ zì xiū, fēng nián dǐ shì rǔ yōu chóu.
竊祿忘歸我自羞,豐年底事汝憂愁。
bù xū gèng dài fēi yuān zhuì, fāng niàn píng shēng mǎ shǎo yóu.
不須更待飛鳶墜,方念平生馬少游。
“春入山村處處花”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