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山正可數”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前山正可數”全詩
酒力如過雨,清風消半途。
前山正可數,後騎且勿驅。
我緣在東南,往寄白發余。
遙知萬松嶺,下有三畝居。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飲酒二十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飲酒二十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籃輿兀醉守,路轉古城隅。
我坐在籃輿上,痛飲酒而不顧一切,路途轉彎進入古城角落。
酒力如過雨,清風消半途。
我飲酒的勇力猶如暴雨傾盆,清風吹來將其消散一半。
前山正可數,后騎且勿驅。
前方的山巒清晰可見,而后方的騎馬者請勿催促前進。
我緣在東南,往寄白發余。
我身處在東南地區,將要前往寄送白發給他人。
遙知萬松嶺,下有三畝居。
遙遠地知道萬松嶺,下面有一個三畝的住所。
這首詩詞表現了蘇軾的豪情壯志和隨性自在的生活態度。他飲酒豪放,不受拘束地守在籃輿上,無所顧忌地暢快飲盡。詩中形容他的酒力如暴雨般強勁,但清風吹來后卻消散了一半,顯示出他的豪情被現實所限制。詩中提到的前山可數,后騎且勿驅,表達了他在人生旅途中要珍惜眼前的風景,不要急于前進。他身處東南地區,將寄送白發給他人,顯示了他的詩心和情感將通過文學作品傳遞給后人。最后,他提到遙遠的萬松嶺下有一個三畝的住所,表達了他對自然環境的向往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的豪放不羈和對自由生活的追求。他通過飲酒釋放自己的情感和豪情,并表達了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向往。整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的心境和生活態度,給人以豪放、自由的感覺,同時也展現了他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前山正可數”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yǐn jiǔ èr shí shǒu
和陶飲酒二十首
lán yú wù zuì shǒu, lù zhuǎn gǔ chéng yú.
籃輿兀醉守,路轉古城隅。
jiǔ lì rú guò yǔ, qīng fēng xiāo bàn tú.
酒力如過雨,清風消半途。
qián shān zhèng kě shǔ, hòu qí qiě wù qū.
前山正可數,後騎且勿驅。
wǒ yuán zài dōng nán, wǎng jì bái fà yú.
我緣在東南,往寄白發余。
yáo zhī wàn sōng lǐng, xià yǒu sān mǔ jū.
遙知萬松嶺,下有三畝居。
“前山正可數”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七麌 (仄韻) 去聲七遇 (仄韻) 入聲三覺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