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露洗秋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玉露洗秋色”全詩
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潔白。
爰有謫仙人,舉酒為三客。
今夕偶不見,泛瀾念風伯。
毋煩風伯來,彼也易滅沒。
支頤少待之,寒空凈無跡。
粲粲黃金盤,獨照一天碧。
玉繩慘無輝,玉露洗秋色。
浩瀚玻璃盞,和光入胸臆。
使我能永延,約君為莫逆。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妒佳月》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妒佳月》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狂云妒佳月,怒飛千里黑。
狂猛的烏云嫉妒美好的明月,怒氣騰騰地遮掩了千里的天空。
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潔白。
美好的明月并不生氣,它曾經是如此純潔無瑕。
爰有謫仙人,舉酒為三客。
于是有一位被貶下凡間的仙人,舉起酒杯與明月為三人作伴。
今夕偶不見,泛瀾念風伯。
今晚卻偶然不能見到明月,心中涌起對風伯的思念。
毋煩風伯來,彼也易滅沒。
不要麻煩風伯前來,因為他的存在也容易被遺忘。
支頤少待之,寒空凈無跡。
我稍微等待一下,清寒的天空中沒有一絲痕跡。
粲粲黃金盤,獨照一天碧。
明亮輝煌的黃金盤,獨自照耀著一片碧藍的天空。
玉繩慘無輝,玉露洗秋色。
玉繩失去了光彩,玉露洗凈了秋天的顏色。
浩瀚玻璃盞,和光入胸臆。
遼闊無垠的玻璃杯,和光進入我的胸膛。
使我能永延,約君為莫逆。
讓我能夠永遠享受這美好時光,與你約定永不離棄。
這首詩詞《妒佳月》以蘇軾獨特的筆觸,表達了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對逝去美好的懷念之情。詩中的妒佳月、謫仙人和風伯等形象都是蘇軾自己的想象和聯想,通過這些形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純潔和美好的追求。詩詞中的意象豐富,用詞精準,表達了作者對自然景物的細膩感受和對情感的深沉思考。整首詩以寥寥數語勾勒出美好的月光和空靈的境界,給人以靜謐、深遠的美感。
“玉露洗秋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jiā yuè
妒佳月
kuáng yún dù jiā yuè, nù fēi qiān lǐ hēi.
狂云妒佳月,怒飛千里黑。
jiā yuè liǎo bù chēn, céng hé wū jié bái.
佳月了不嗔,曾何污潔白。
yuán yǒu zhé xiān rén, jǔ jiǔ wèi sān kè.
爰有謫仙人,舉酒為三客。
jīn xī ǒu bú jiàn, fàn lán niàn fēng bó.
今夕偶不見,泛瀾念風伯。
wú fán fēng bó lái, bǐ yě yì miè méi.
毋煩風伯來,彼也易滅沒。
zhī yí shǎo dài zhī, hán kōng jìng wú jī.
支頤少待之,寒空凈無跡。
càn càn huáng jīn pán, dú zhào yì tiān bì.
粲粲黃金盤,獨照一天碧。
yù shéng cǎn wú huī, yù lù xǐ qiū sè.
玉繩慘無輝,玉露洗秋色。
hào hàn bō lí zhǎn, hé guāng rù xiōng yì.
浩瀚玻璃盞,和光入胸臆。
shǐ wǒ néng yǒng yán, yuē jūn wèi mò nì.
使我能永延,約君為莫逆。
“玉露洗秋色”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