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餞華顛”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放心餞華顛”全詩
常恐抱永嘆,不及丘明遷。
親友復勸我,放心餞華顛。
虛名非我有,至味知誰餐。
思我無所思,安能觀諸緣。
已矣復何嘆,舊說易兩篇。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雜詩十一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雜詩十一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寫了詩人對于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余齡難把玩,妙解寄筆端。
年歲已經過去,難以琢磨其中的奧妙,我將這些感悟表達在紙端上。
常恐抱永嘆,不及丘明遷。
常常擔心自己過于悲嘆,不能像古代傳世的偉人那樣遠離塵世。
親友復勸我,放心餞華顛。
親朋好友再三勸解我,讓我放下顧慮,盡情享受繁華世界的歡愉。
虛名非我有,至味知誰餐。
虛假的名譽并不是我所追求的,真正的美味應該被懂得欣賞的人所品味。
思我無所思,安能觀諸緣。
我心中沒有特定的所思所想,怎能觀察世間萬物的關聯和變幻。
已矣復何嘆,舊說易兩篇。
已經過去的已經過去了,又何必再嘆息,舊時的事情已經成為過去,言談已經改變。
這首詩詞以自省的口吻表達了蘇軾對于人生的思考。他在詩中表達了對年歲流逝和自己的境遇的感慨,同時對虛名和名利的追求表達了一種超脫的態度。蘇軾認為真正的快樂和滋味不在于追逐虛假的名譽和功利,而是在于真正理解和領悟世界的美妙之處。他思考人生的意義,認為個體的思緒和世間的緣起是息息相關的,而他自己則保持一種超然的態度,不受外界因果的束縛。最后,他表示過去的事情已經成為過去,無需再過多的嘆息,言談已經改變,新的篇章正在書寫。
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深邃的思考和對人生的洞悉,同時流露出一種豁達和超脫的情懷。通過對生命和世界的思考,他表達了對名利和物質享受的超越,追求內心的寧靜和真正的美感。詩詞中的語言簡練而意味深長,給人以啟發和思考。
“放心餞華顛”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zá shī shí yī shǒu
和陶雜詩十一首
yú líng nán bǎ wán, miào jiě jì bǐ duān.
余齡難把玩,妙解寄筆端。
cháng kǒng bào yǒng tàn, bù jí qiū míng qiān.
常恐抱永嘆,不及丘明遷。
qīn yǒu fù quàn wǒ, fàng xīn jiàn huá diān.
親友復勸我,放心餞華顛。
xū míng fēi wǒ yǒu, zhì wèi zhī shuí cān.
虛名非我有,至味知誰餐。
sī wǒ wú suǒ sī, ān néng guān zhū yuán.
思我無所思,安能觀諸緣。
yǐ yǐ fù hé tàn, jiù shuō yì liǎng piān.
已矣復何嘆,舊說易兩篇。
“放心餞華顛”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