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人共勸禱靈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舟人共勸禱靈塔”全詩
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
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
至人無心何厚薄,我自懷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告物應須日千變。
我今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
得行固愿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舊云三百尺,澄觀所營今已換。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繞淮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泗州僧伽塔》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泗州僧伽塔》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我曾南行舟擊汴,
逆風三日沙吹面。
舟人共勸禱靈塔,
香火未收旗腳轉。
回頭頃刻失長橋,
卻到龜山未朝飯。
至人無心何厚薄,
我自懷私欣所便。
耕田欲雨刈欲晴,
去得順風來者怨。
若使人人禱輒遂,
告物應須日千變。
我今身世兩悠悠,
去無所逐來無戀。
得行固愿留不惡,
每到有求神亦倦。
退之舊云三百尺,
澄觀所營今已換。
不嫌俗士污丹梯,
一看云山繞淮甸。
詩詞的中文譯文:
我曾經南下乘船擊打汴京,
逆風吹面三天沙塵滿面。
船上的人們一起勸我禱告靈塔,
但香火未熄旗幟卻轉向。
回頭一瞬間失去了長橋,
卻來到了龜山還未吃早飯。
真正的智者無所求何厚何薄,
我自己心懷私歡所自便。
耕田者期待雨水、割禾者盼望晴天,
離去時順風而來的人卻埋怨。
如果每個人的祈禱都會如愿,
萬物的變化就應該每日千變。
我現在的身世漫長而悠遠,
離去時無所追求,來時無所留戀。
既然得以行走,愿意停留而不厭倦,
每次到達有所求的地方,神靈也感到厭倦。
退隱之地曾被形容為三百尺的云,
但現在澄觀所倚仗的已經改變。
不嫌棄俗人污染紅色的階梯,
一瞥云山環繞的淮河地。
詩意和賞析:
《泗州僧伽塔》這首詩詞以蘇軾的自述方式表達了他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思考。詩中通過描繪自己南行的經歷,表達了在逆境中堅持祈禱和尋求庇護的心情。他感嘆自己的努力卻常常遭遇逆風和挫折,世事難以如愿,人們的禱告也不一定能夠實現。
蘇軾對于生活的態度是豁達和淡泊的,他認為真正的智者無需追求名利和物質的厚重,而是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他感嘆人生的短暫和無常,對于世事的變幻和人們的欲望也產生了厭倦之情。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退隱之地的向往和對于自然山水之美的贊賞。他并不嫌棄普通人所污染的紅色階梯,而是欣賞云山環繞的淮河地,表現出他對于自然與人文的和諧的向往。
整首詩詞以蘇軾自身的經歷和感悟為主線,通過描寫旅途中的困難和挫折、對人生的思考以及對自然山水的贊美,表達了作者對于世事變幻的領悟和對內心自由的追求。這首詩詞既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思想,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內心的境遇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展現了蘇軾對自然美的欣賞和對退隱之地的向往。
整首詩詞情感真摯,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它通過獨特的寫作手法和富有哲理的思考,引發人們對于人生意義和內心追求的思考。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作為文人士子的獨立思想和豁達心態,同時也反映了宋代士人對于人生、自然和社會的思考和觸動。
“舟人共勸禱靈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zhōu sēng jiā tǎ
泗州僧伽塔
wǒ xī nán xíng zhōu jī biàn, nì fēng sān rì shā chuī miàn.
我昔南行舟擊汴,逆風三日沙吹面。
zhōu rén gòng quàn dǎo líng tǎ, xiāng huǒ wèi shōu qí jiǎo zhuǎn.
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旗腳轉。
huí tóu qǐng kè shī cháng qiáo, què dào guī shān wèi cháo fàn.
回頭頃刻失長橋,卻到龜山未朝飯。
zhì rén wú xīn hé hòu bó, wǒ zì huái sī xīn suǒ biàn.
至人無心何厚薄,我自懷私欣所便。
gēng tián yù yǔ yì yù qíng, qù de shùn fēng lái zhě yuàn.
耕田欲雨刈欲晴,去得順風來者怨。
ruò shǐ rén rén dǎo zhé suì, gào wù yīng xū rì qiān biàn.
若使人人禱輒遂,告物應須日千變。
wǒ jīn shēn shì liǎng yōu yōu, qù wú suǒ zhú lái wú liàn.
我今身世兩悠悠,去無所逐來無戀。
de xíng gù yuàn liú bù è, měi dào yǒu qiú shén yì juàn.
得行固愿留不惡,每到有求神亦倦。
tuì zhī jiù yún sān bǎi chǐ, chéng guān suǒ yíng jīn yǐ huàn.
退之舊云三百尺,澄觀所營今已換。
bù xián sú shì wū dān tī, yī kàn yún shān rào huái diān.
不嫌俗士污丹梯,一看云山繞淮甸。
“舟人共勸禱靈塔”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