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作天涯萬里意”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作天涯萬里意”全詩
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符老風情奈老何,朱顏減盡鬢絲多,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惟逢春夢婆。
?是日復見符林秀才,言換扇之事。
?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是蘇軾的一首詩,描繪了作者在醉酒的狀態下獨自行走,尋找黎族人的住所,并描述了黎族人的生活情景。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半醒半醉問諸黎,
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尋牛矢覓歸路,
家在牛欄西復西。
總角黎家三小童,
口吹蔥葉送迎翁。
莫作天涯萬里意,
溪邊自有舞雩風。
符老風情奈老何,
朱顏減盡鬢絲多,
投梭每困東鄰女,
換扇惟逢春夢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作者在半醒半醉的狀態下追尋黎族人的住所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對黎族人的好奇和對異域風情的向往之情。
詩的開頭,作者表明自己在半清醒半迷糊的狀態下詢問黎族人的住所,但他在茂密的竹林中迷失了方向。他不斷尋找著牛的蹄跡,試圖找到回家的路。黎族人的住所在牛欄的西邊,甚至更西一些。
詩中提到了黎族人家中的三個小童,他們吹著蔥葉做的口哨迎接作者。這些場景描繪了黎族人樸實而生活的情景,給人以溫馨和自然的感覺。詩的后半部分,作者表達了自己對于旅途的思考。他告誡人們不要抱有天涯海角的遙遠心思,因為在溪邊,有自然的舞雩風,暗示著在那些遠離塵囂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美好和快樂。
在詩的最后兩句,作者提到了符老和換扇之事,這是與符林秀才的對話。符老是指符林秀才的父親,換扇是指作者以一把扇子交換符老的詩稿。詩中提及符林秀才的容顏衰老,鬢發減少,暗示著歲月的流轉和時光的無情。作者還提到自己常常陷入對東鄰女子的思念之中,而只有在夢中才能與她相見。
這首詩以蘇軾獨特的筆觸描繪了作者醉酒時的迷糊狀態和對黎族人生活的好奇,展示了黎族人家庭的樸實和自然之美。通過對符老和東鄰女子的提及,詩中也融入了作者個人的情感和心境。整體而言,這首詩以樸實自然的語言表達了作者對異域風情的向往和對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魅力。
“莫作天涯萬里意”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èi jiǔ dú xíng biàn zhì zi yún wēi huī xiān jué sì lí zhī shě sān shǒu
被酒獨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覺四黎之舍三首
bàn xǐng bàn zuì wèn zhū lí, zhú cì téng shāo bù bù mí.
半醒半醉問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dàn xún niú shǐ mì guī lù, jiā zài niú lán xī fù xī.
但尋牛矢覓歸路,家在牛欄西復西。
zǒng jiǎo lí jiā sān xiǎo tóng, kǒu chuī cōng yè sòng yíng wēng.
總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蔥葉送迎翁。
mò zuò tiān yá wàn lǐ yì, xī biān zì yǒu wǔ yú fēng.
莫作天涯萬里意,溪邊自有舞雩風。
fú lǎo fēng qíng nài lǎo hé, zhū yán jiǎn jǐn bìn sī duō, tóu suō měi kùn dōng lín nǚ, huàn shàn wéi féng chūn mèng pó.
符老風情奈老何,朱顏減盡鬢絲多,投梭每困東鄰女,換扇惟逢春夢婆。
? shì rì fù jiàn fú lín xiù cái, yán huàn shàn zhī shì.
?是日復見符林秀才,言換扇之事。
?
?
“莫作天涯萬里意”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