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石留雙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跪石留雙骭”全詩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磻溪石》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磻溪石》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磻溪石
墨突不暇黔,
孔席未嘗暖。
安知渭上叟,
跪石留雙骭。
一朝嬰世故,
辛苦平多難。
亦欲就安眠,
旅人譏客懶。
中文譯文:
磻溪石上墨跡斑駁,孔席從未溫暖。
誰知道渭河邊的老人,跪在石頭上留下了雙膝印。
曾經年少輕狂,經歷了許多辛苦和困難。
如今也想安心休息,但旅人卻嘲笑我懶散。
詩意和賞析:
《磻溪石》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渭河邊看到的一塊石頭。石頭上布滿了墨跡,顯示了它曾經被人跪坐過。蘇軾用這塊石頭表達了自己的心境和感受。
第一句“墨突不暇黔”,描述了石頭上的墨跡斑駁不堪,顯示了歷史的沉淀和歲月的痕跡。第二句“孔席未嘗暖”,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寂寞,沒有人曾在這塊石頭上坐過,也沒有溫暖的座位。
接下來,蘇軾談到了渭河邊的老人,他跪在石頭上,留下了雙膝的印記。這句“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揭示了歲月的無情,老人留下的痕跡成為了一種凝固的記憶。
接著,蘇軾表達了自己的心情。他形容自己“一朝嬰世故”,意味著自己經歷了一些世事,變得成熟和沉穩。他經歷了許多辛苦和困難,但也希望能夠安心休息。然而,旅人卻嘲笑他懶散,這里旅人可能代表了社會上的評判和嘲笑之聲。
整首詩詞通過描寫一塊石頭和作者自身的心境,表達了時光流轉和人生經歷的主題。石頭上的墨跡和老人的膝印成為了時間的見證,而作者則借此反思自己的人生經歷和處境。整首詩詞情感深沉,通過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人生和時光的思考。
“跪石留雙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pán xī shí
磻溪石
mò tū bù xiá qián, kǒng xí wèi cháng nuǎn.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嘗暖。
ān zhī wèi shàng sǒu, guì shí liú shuāng gàn.
安知渭上叟,跪石留雙骭。
yī zhāo yīng shì gù, xīn kǔ píng duō nàn.
一朝嬰世故,辛苦平多難。
yì yù jiù ān mián, lǚ rén jī kè lǎn.
亦欲就安眠,旅人譏客懶。
“跪石留雙骭”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平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