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厭家雞更問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莫厭家雞更問人”全詩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一紙行書兩絕詩,遂良須鬢已如絲。
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退筆成山未足珍,
讀書萬卷始通神。
君家自有元和腳,
莫厭家雞更問人。
一紙行書兩絕詩,
遂良須鬢已如絲。
何當火急傳家法,
欲見誠懸筆諫時。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對文學創作的思考和對家庭教育的關注。詩中通過對筆跡的辭退和讀書的重要性的敘述,以及對家庭和家庭成員的交流和教育的呼喚,表達了蘇軾對文化傳承、家庭關系以及個人修養的思考。
賞析:
首聯"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表達了蘇軾對自己的文學創作的謙遜態度。他認為退卻的筆跡可以被拋開,但真正的才華和靈感來自于廣泛的閱讀和學習。
接下來的兩句"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暗喻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蘇軾在這里提到了自家的"元和腳",意味著家庭中有出色的人才。他勸告家庭成員不要嫌棄自己的親人,而應該相互學習、交流,共同進步。
接著的兩句"一紙行書兩絕詩,遂良須鬢已如絲",表達了蘇軾在晚年對自己文學成就的自豪和對時光的感嘆。他說自己的行書和絕句已經成為一張紙上的良好表現,而自己的鬢發已經如絲一般白了。這里可以看出作者對自身成就的自豪,同時也感嘆時光的流逝。
末聯"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呼吁家族成員傳承家風家訓,以期在關鍵時刻能夠發揮作用。蘇軾希望家族能夠傳承自己的文化傳統,保持家族的價值觀,并在關鍵時刻勇于表達意見和諫言。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文學創作、家庭教育和時光流逝的思考。它展示了蘇軾作為一位文人的自省和對家庭、社會的關懷,體現了他對文化傳承和個人修養的重視。
“莫厭家雞更問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ǔ shì èr wài shēng qiú bǐ jī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
tuì bǐ chéng shān wèi zú zhēn, dú shū wàn juǎn shǐ tōng shén.
退筆成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
jūn jiā zì yǒu yuán hé jiǎo, mò yàn jiā jī gèng wèn rén.
君家自有元和腳,莫厭家雞更問人。
yī zhǐ xíng shū liǎng jué shī, suì liáng xū bìn yǐ rú sī.
一紙行書兩絕詩,遂良須鬢已如絲。
hé dāng huǒ jí chuán jiā fǎ, yù jiàn chéng xuán bǐ jiàn shí.
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
“莫厭家雞更問人”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一真 (平韻) 下平十二侵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