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熹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作熹微”全詩
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澗水隨人急,冉冉巖花撲馬香。
望眼盡従?一作窮?飛鳥遠,白云深處是吾鄉。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歇白塔鋪》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歇白塔鋪》是蘇軾寫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對故鄉的思念之情。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甘山廬阜郁長望,
林隙依稀透日光。
吳國晚蠶初斷葉,
占城早稻欲移秧。
迢迢澗水隨人急,
冉冉巖花撲馬香。
望眼盡從窮飛鳥,
白云深處是吾鄉。
詩意:
這首詩詞以蘇軾對故鄉的眷戀之情為主題。蘇軾身在異鄉,遠離家鄉,但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表達了對故鄉的思念和渴望。他在遠方望著甘山的廬阜郁郁蔥蔥,透過林隙所見到的微弱陽光,勾起了他對家鄉的回憶。他提到了吳國晚蠶初斷葉和占城早稻欲移秧,這些都是與農耕生活相關的景象,暗示著他對家鄉的思念與牽掛。他將這些家鄉的景物與自然界的澗水、巖花、飛鳥和白云相對照,表達出他對家鄉的眷戀之情。
賞析:
《歇白塔鋪》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故鄉的懷念之情。他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自己與家鄉聯系起來,展現了一種深沉的鄉愁之情。詩中使用了很多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蘇軾對家鄉的熟悉與親切。
詩人以甘山廬阜郁長望來開篇,描述了自己望向遠方的場景,使讀者能夠感受到他離家的遙遠。林隙依稀透日光這一描寫,展現了他在異鄉僅有的朝陽,也表達了他對家鄉溫暖陽光的向往。
接著,蘇軾描述了吳國晚蠶初斷葉和占城早稻欲移秧,這些描寫與農耕有關,表達了他對家鄉農村生活的懷念。這些細節展示了詩人對家鄉的深入了解和情感共鳴。
在描寫自然景物的同時,蘇軾巧妙地將其與自己的感情聯系起來。他用迢迢澗水隨人急來形容他離家時的匆忙和追逐,而冉冉巖花撲馬香則帶來了一種愉悅和幸福的感覺。這些景物的描繪在讀者心中勾起了對故鄉的美好回憶和向往。
最后兩句“望眼盡從窮飛鳥,白云深處是吾鄉”是整首詩詞的精華所在。窮飛鳥指的是遠行的鳥群,詩人將自己的眼神與這些飛鳥相對照,表達了他遠離家鄉的孤獨和迷茫。白云深處是吾鄉則展現了他對家鄉的眷戀之情,將家鄉置于遙遠而美好的遠方。
整首詩詞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將詩人內心深處對家鄉的思念和渴望表達得淋漓盡致。詩詞中富有生活氣息的細節描寫和情感共鳴,使讀者能夠感受到蘇軾對故鄉的熟悉與親切,引發共鳴和共情。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敏銳的觀察力和對情感的把握,是他對家鄉鄉愁的真摯表達。
“一作熹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iē bái tǎ pù
歇白塔鋪
gān shān lú fù yù zhǎng wàng, lín xì yī xī? yī zuò xī wēi? lòu rì guāng.
甘山廬阜郁長望,林隙依稀?一作熹微?漏日光。
wú guó wǎn cán chū duàn yè, zhàn chéng zǎo dào yù yí yāng.
吳國晚蠶初斷葉,占城早稻欲移秧。
tiáo tiáo jiàn shuǐ suí rén jí, rǎn rǎn yán huā pū mǎ xiāng.
迢迢澗水隨人急,冉冉巖花撲馬香。
wàng yǎn jǐn cóng? yī zuò qióng? fēi niǎo yuǎn, bái yún shēn chù shì wú xiāng.
望眼盡従?一作窮?飛鳥遠,白云深處是吾鄉。
“一作熹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五微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