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芍藥裊殘葩”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芍藥裊殘葩”全詩
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
久旱復遭雨,紛披亂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還可嗟。
棄擲亮未能,送與謫仙家。
還將一枝春,插向兩髻丫。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
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
久旱復遭雨,紛披亂泥沙。
不折亦安用,折去還可嗟。
棄擲亮未能,送與謫仙家。
還將一枝春,插向兩髻丫。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在一個令人不快的日子里,折斷了園中的花朵,特別是芍藥花。他覺得園中的花朵已經凋謝,只剩下殘破的花瓣。長時間的干旱又突然遭遇了大雨,使得花朵變得凌亂,沾滿了泥沙。蘇軾認為即使不去折斷這些花朵,它們也無法再被欣賞和利用了,但折斷后卻使人感到可惜。于是他決定放棄這些花朵,將它們送給一個與塵世無關的仙人。然后,他決定將一支春天的花朵插在自己的髻上,以表達自己對美的追求和熱愛。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生動的語言描繪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對美的追求。詩中使用了對比的手法,通過描述折斷的花朵和殘破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內心的失落和對美好事物的珍惜之情。在困境中,作者選擇了放棄和舍棄,并將美麗送給一個超越塵世的仙人,這體現了作者對超脫塵世和追求高尚境界的向往。最后,將一支春天的花插在自己的髻上,表達了作者對美的追求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通過對花朵的描寫和抒發,折射出作者對生活和美的獨特見解,展示了蘇軾敏銳的感知力和獨特的審美情趣。
“芍藥裊殘葩”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sǔn sháo yào yǔ gōng zé èr shǒu
送筍芍藥與公擇二首
jīn rì hū bù lè, zhé jǐn yuán zhōng huā.
今日忽不樂,折盡園中花。
yuán zhōng yì hé yǒu, sháo yào niǎo cán pā.
園中亦何有,芍藥裊殘葩。
jiǔ hàn fù zāo yǔ, fēn pī luàn ní shā.
久旱復遭雨,紛披亂泥沙。
bù zhé yì ān yòng, zhé qù hái kě jiē.
不折亦安用,折去還可嗟。
qì zhì liàng wèi néng, sòng yǔ zhé xiān jiā.
棄擲亮未能,送與謫仙家。
hái jiāng yī zhī chūn, chā xiàng liǎng jì yā.
還將一枝春,插向兩髻丫。
“芍藥裊殘葩”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