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松怪石宜霜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長松怪石宜霜鬢”全詩
青山九鎖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對閑。
(《論語》云作者七人矣,今監宮凡七人。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飛鼠白鴉翻。
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洞霄宮》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洞霄宮》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上帝高居愍世頑,
故留瓊館在凡間。
青山九鎖不易到,
作者七人相對閑。
庭下流泉翠蛟舞,
洞中飛鼠白鴉翻。
長松怪石宜霜鬢,
不用金丹苦駐顏。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一個神秘而仙境般的地方——洞霄宮。詩人說上帝居于高處,憐憫人間繁雜的世俗,所以在塵世間留下了洞霄宮。洞霄宮位于青山之中,地理位置難以到達,只有七位作者才能相對自在地閑適地存在其中。在洞霄宮的庭院下,流泉如玉,翠蛟在其中舞動;洞中則有飛鼠和白鴉翻飛。長松和奇石似乎適合作為蒼老者的發鬢,而無需依靠神奇的丹藥來苦苦維持青春容顏。
賞析:
《洞霄宮》以蘇軾獨特的想象力和寫意手法,營造了一個超凡脫俗的仙境。詩中的洞霄宮被描繪得神秘而美麗,顯示出蘇軾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和追求。清新的山水景色和生動的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于洞霄宮之中,感受其中的寧靜與神奇。
詩中提到的上帝高居愍世頑,留下瓊館在凡間,展示了詩人對于神秘力量和神仙境界的向往。青山九鎖難以到達,作者七人相對閑,表達了洞霄宮的隱秘和獨特,只有少數人才能體驗到其中的美妙與自在。
庭下的流泉翠蛟舞和洞中的飛鼠白鴉翻飛,形象生動地描繪了洞霄宮中的奇異景象,給人以神秘與想象的空間。
詩詞的結尾,以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的形象描述,展示了作者對于自然之美的贊美和對于人生的思考。長松和奇石象征著永恒和堅韌,與人的蒼老相映成趣,表達了對于自然規律和樸素生活的崇敬。
總的來說,《洞霄宮》通過描繪一個神秘而超凡的仙境,表達了蘇軾對于超越塵世的向往與追求,同時也蘊含了對于自然之美和樸素生活的贊美。這首詩詞以其獨特的意象和寫意手法,給人以廣闊的想象空間,讓讀者感受到詩人的情感和對于美好的追求。
“長松怪石宜霜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òng xiāo gōng
洞霄宮
shàng dì gāo jū mǐn shì wán, gù liú qióng guǎn zài fán jiān.
上帝高居愍世頑,故留瓊館在凡間。
qīng shān jiǔ suǒ bù yì dào, zuò zhě qī rén xiāng duì xián.
青山九鎖不易到,作者七人相對閑。
lún yǔ yún zuò zhě qī rén yǐ, jīn jiān gōng fán qī rén.
(《論語》云作者七人矣,今監宮凡七人。
tíng xià liú quán cuì jiāo wǔ, dòng zhōng fēi shǔ bái yā fān.
)庭下流泉翠蛟舞,洞中飛鼠白鴉翻。
cháng sōng guài shí yí shuāng bìn, bù yòng jīn dān kǔ zhù yán.
長松怪石宜霜鬢,不用金丹苦駐顏。
“長松怪石宜霜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二震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