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積玉深三尺”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明朝積玉深三尺”全詩
欲從元放覓拄杖,忽有麴生來坐隅。
對雪不堪令飽暖,隔船應已厭歌呼。
明朝積玉深三尺,高枕床頭尚一壺。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關右的土酥黃色如同酒,揚州的云液卻像酥。我想跟隨元放去找手杖,卻突然有人帶著酒坐在一旁。對于雪我無法讓它飽暖,隔著船應該已經厭倦了歌聲和呼叫。明天早晨,積雪深達三尺,而高枕之上,只有一壺酒。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除夜時刻的一幕冬雪景象,以及他對于人情的思考和感受。詩中通過對土酥和云液的比喻,描繪了雪的形態和質地。蘇軾表達了渴望與友人共享美酒的愿望,但卻突然有人前來,打破了他的寂靜。他感慨自己無法在雪中找到溫暖,同時也對于人世間的喧囂和繁瑣感到厭倦。最后,他以明朝的到來預示了新的一天的開始,但在他的高枕之上只有一壺酒,暗示了他孤獨的心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獨特的筆觸和感悟,描繪了冬天雪的景象,同時也抒發了作者內心的情感和思考。通過土酥黃色和云液酥的比喻,蘇軾展現了對雪的獨特感受和對物象的細膩描繪。在描述自己渴望分享美酒的同時,他的愿望被打破,暗示了生活的變化和不可預知性。他對于雪的無法飽暖、對于人世喧囂的厭倦,反映了他對于現實世界的煩惱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渴望。最后,他以明朝的到來和高枕之上的一壺酒,表達了他孤獨的心情和對于未來的期待。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折射出蘇軾內心的感受和對于人生的思考。它既有對于生活瑣碎的厭倦,也有對于內心寧靜的追求,展示了蘇軾深邃的詩性和文化內涵。
“明朝積玉深三尺”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ì zhōu chú yè xuě zhōng huáng shī shì sòng sū jiǔ èr shǒu
泗州除夜雪中黃師是送酥酒二首
guān yòu tǔ sū huáng shì jiǔ, yáng zhōu yún yè què rú sū.
關右土酥黃似酒,揚州云液卻如酥。
yù cóng yuán fàng mì zhǔ zhàng, hū yǒu qū shēng lái zuò yú.
欲從元放覓拄杖,忽有麴生來坐隅。
duì xuě bù kān lìng bǎo nuǎn, gé chuán yīng yǐ yàn gē hū.
對雪不堪令飽暖,隔船應已厭歌呼。
míng cháo jī yù shēn sān chǐ, gāo zhěn chuáng tóu shàng yī hú.
明朝積玉深三尺,高枕床頭尚一壺。
“明朝積玉深三尺”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一陌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