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君何日換聾丞”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使君何日換聾丞”全詩
遲鈍終須投劾去,使君何日換聾丞。
圣明寬大許全身,衰病摧頹自畏人。
莫上岡頭苦相望,吾方祭灶請比鄰。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是蘇軾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眼看時事力難勝,
貪戀君恩退未能。
遲鈍終須投劾去,
使君何日換聾丞。
圣明寬大許全身,
衰病摧頹自畏人。
莫上岡頭苦相望,
吾方祭灶請比鄰。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作者蘇軾初到杭州時的感受和心情。他意識到時局紛亂,自己的才華難以勝任,但卻陷入對君主的青睞和依附中,未能自拔。他自責自己的遲鈍,最終決定辭去官職,投身彈劾使君的行列。他抱怨使君盲目聽從奸佞之言,不知何時能夠改換一個明理的官員。蘇軾認為,圣明的君主應該給予他整個身心的寬容,但他的衰病使他自卑并擔心受人輕視。最后,他表達了對于官場險惡的厭倦,并決定過上與世無爭的生活,他邀請鄰居一起祭祀家中的灶神,以此表示自己的決心。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于時事和官場的深刻洞察和批評。詩中的蘇軾對自己的無能和對君主的依附感到深深的自責,表現出他對于權謀之事的厭倦和悲觀情緒。他認為理想的官員應該是明理寬大的,而不是被奸佞左右的聾子。在詩的結尾,蘇軾表達了對于官場的厭倦之情,他決定放下功名利祿,過上清逸自在的生活。整首詩詞流露出蘇軾對于個人命運和社會現實的深思熟慮,同時也反映了他對于自身價值和人生意義的思考。
這首詩詞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于時局和個人境遇的憂慮和追求。它既反映了時代的局限和官場的黑暗,又展現了蘇軾個人的堅持和追求。詩詞中的意境和情感讓人深思,表達了詩人對于理想和現實的矛盾與追求,具有一定的啟示意義。
“使君何日換聾丞”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ū dào háng zhōu jì zǐ yóu èr jué
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絕
yǎn kàn shí shì lì nán shèng, tān liàn jūn ēn tuì wèi néng.
眼看時事力難勝,貪戀君恩退未能。
chí dùn zhōng xū tóu hé qù, shǐ jūn hé rì huàn lóng chéng.
遲鈍終須投劾去,使君何日換聾丞。
shèng míng kuān dà xǔ quán shēn, shuāi bìng cuī tuí zì wèi rén.
圣明寬大許全身,衰病摧頹自畏人。
mò shàng gāng tóu kǔ xiāng wàng, wú fāng jì zào qǐng bǐ lín.
莫上岡頭苦相望,吾方祭灶請比鄰。
“使君何日換聾丞”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十蒸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