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鐘擊鼓喧朝晡”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撞鐘擊鼓喧朝晡”全詩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你可曾看到,錢塘湖的壯麗景色已經不再。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堆滿了黃金,裝滿了珍珠,但用盡了也無法兌換一紙簡單的召喚。
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四方的官員們紛紛游歷,而留在皇宮的只有一些閑散的人娛樂自己。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盛世和衰敗,悲傷和歡樂,都只是短暫的瞬間,何必多愁憂心呢?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山山水水都可以安家落戶,但我最喜歡的是靈隱寺,孤獨地飛來。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高高的松樹,百丈長的蒼髯胡須,搖曳不定地笑看著垂柳和蘆葦。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高高的堂屋里,聚集了成千上萬的人共進晚餐,鐘聲和鼓聲喧鬧著,宛如朝陽和傍晚。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香氣彌漫的方丈里,躺著用絨毛制成的毯子,更勝過縫制的絲綢被子,如同繡著海洋圖案。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清風偶爾吹來,驚醒了我正在沉睡的身軀,然后我超越了羲皇的傲慢,幾乎飄然而去。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歸途中,棲息的烏鴉也即將離去,孤獨的煙霧和落日無法被描摹。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游玩靈隱寺的情景,通過對錢塘湖的壯麗景色、寺廟中的景物和人物的描寫,反映了作者對名利權勢的淡漠態度,以及對自然與寧靜的向往。詩中表達了物質富有和權勢的空虛無足輕重,強調內心的寧靜和追求高雅的情趣。整體氛圍輕松愉快,展現了蘇軾豁達淡泊的人生態度。
“撞鐘擊鼓喧朝晡”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líng yǐn sì de lái shī fù yòng qián yùn
游靈隱寺得來詩復用前韻
jūn bú jiàn, qián táng hú, qián wáng zhuàng guān jīn yǐ wú.
君不見,錢塘湖,錢王壯觀今已無。
wū duī huáng jīn dòu liàng zhū, yùn jǐn bù láo zhé jiǎn hū.
屋堆黃金斗量珠,運盡不勞折簡呼。
sì fāng huàn yóu sǎn qí nú, gōng què liú yǔ xián rén yú.
四方宦游散其孥,宮闕留與閑人娛。
shèng shuāi āi yuè liǎng xū yú, hé yòng duō yōu xīn yù yū.
盛衰哀樂兩須臾,何用多憂心郁紆。
xī shān chǔ chù jiē kě lú, zuì ài líng yǐn fēi lái gū.
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
qiáo sōng bǎi zhàng cāng rán xū, rǎo rǎo xià xiào liǔ yǔ pú.
喬松百丈蒼髯須,擾擾下笑柳與蒲。
gāo táng huì shí luó qiān fū, zhuàng zhōng jī gǔ xuān cháo bū.
高堂會食羅千夫,撞鐘擊鼓喧朝晡。
níng xiāng fāng zhàng mián qú shū, jué shèng xù bèi fèng hǎi tú.
凝香方丈眠氍毹,絕勝絮被縫海圖。
qīng fēng shí lái jīng shuì yú, suì chāo xī huáng ào jǐ qú.
清風時來驚睡余,遂超羲皇傲幾蘧。
guī shí qī yā zhèng bì bū, gū yān luò rì bù kě mó.
歸時棲鴉正畢逋,孤煙落日不可摹。
“撞鐘擊鼓喧朝晡”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