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應空釣漢江槎”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不應空釣漢江槎”全詩
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棗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
千首新詩一竿竹,不應空釣漢江槎。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送徐大正》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次韻送徐大正》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我為您提供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別時酒盞照燈花,
知我歸期漸有涯。
去歲渡江萍似斗,
今年并海棗如瓜。
多情明月邀君共,
無價青山為我賒。
千首新詩一竿竹,
不應空釣漢江槎。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送別徐大正的作品。徐大正和蘇軾約定在江淮之間相聚,并一同乘舟到山陽,然后蘇軾將以詩詞表達送別之情。
賞析:
這首詩詞以送別之情為主題,通過描繪別離時的場景和表達離別之情,展示了蘇軾內心深處的感受。
首句描述了別離時的場景,酒盞的光照亮了燈花,創造出溫馨而憂傷的氛圍。第二句表達了蘇軾對徐大正離去時間的感知,意味著別離的時刻逐漸臨近,他們相聚的時光即將結束。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過去一年的離別經歷。去年渡江時,水面上漂浮的萍蓬像星斗一般多,象征著別離的辛酸和離散的無奈;而今年他們將一同渡海,像西瓜一樣緊密相連,暗示著他們的友誼更加緊密,離別的痛苦也更加深刻。
接著是表達了蘇軾對徐大正的邀請和自己的心愿。明亮的月光象征著蘇軾的多情,他邀請徐大正一同共賞月光,分享內心的情感。青山是無價之寶,蘇軾以自己的名譽和詩才來換取這無價的青山,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追求。
最后兩句是蘇軾對自己寫詩的態度的反思。他說自己有成千上萬首新詩,就像一竿竹竿上掛滿了魚竿一樣,但他不應該空釣漢江,即不應該只是自我陶醉于創作,而應該將詩詞送到讀者面前,與人分享交流。
這首詩詞以別離為主題,通過描繪別離的場景和表達離別之情,展示了蘇軾豐富而深刻的情感世界,同時也反思了自己的創作態度,表達了對友誼和人際交往的珍視和追求。
“不應空釣漢江槎”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sòng xú dà zhèng
次韻送徐大正
cháng yǔ yú yuē bo lín yú jiāng huái jiān jiāng fù dēng zhōu tóng zhōu zhì shān yáng yǐ shī jiàn sòng liú bié bié shí jiǔ zhǎn zhào dēng huā, zhī wǒ guī qī jiàn yǒu yá.
(嘗與余約卜鄰于江淮間將赴登州同舟至山陽以詩見送留別)別時酒盞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
qù suì dù jiāng píng shì dòu, jīn nián bìng hǎi zǎo rú guā.
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并海棗如瓜。
duō qíng míng yuè yāo jūn gòng, wú jià qīng shān wèi wǒ shē.
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
qiān shǒu xīn shī yī gān zhú, bù yīng kōng diào hàn jiāng chá.
千首新詩一竿竹,不應空釣漢江槎。
“不應空釣漢江槎”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六麻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