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枕黑甜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一枕黑甜余”全詩
三杯軟飽后,(浙人謂飲酒為軟飽。
)一枕黑甜余。
(俗謂睡為黑甜。
)蒲澗疏鐘外,黃灣落木初。
天涯未覺遠,處處各樵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發廣州》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發廣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市日已遠,此身良自如。
三杯軟飽后,一枕黑甜余。
蒲澗疏鐘外,黃灣落木初。
天涯未覺遠,處處各樵漁。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廣州的生活情景。他說早市已經遠去,自己的身體感到舒適自在。在喝了三杯酒之后,心情得到滿足,睡眠也變得安詳甜美。蒲澗外傳來散落的鐘聲,黃灣的樹葉剛開始凋謝。雖然他身處天涯,但并沒有感覺到遠離家鄉,因為到處都是砍柴和捕魚的人。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在廣州的寧靜生活。他通過描繪自己的情感和周圍環境,表現出一種對自然與人文的融合與共生。詩中的“朝市日已遠,此身良自如”表達了蘇軾對繁忙都市生活的遠離和追求內心寧靜的態度。他在享受三杯酒帶來的宴飲之余,進一步引發對寧靜與滿足的思考,表現出對人生中簡單快樂的追求。
詩中的描寫技巧也很巧妙。用“一枕黑甜余”來形容睡眠的甜美,展示了作者的身心舒適和對生活的滿足感。同時,通過“蒲澗疏鐘外,黃灣落木初”這兩句,蘇軾以簡練的語言描繪了外界的環境,呈現出廣州秋天的景觀,為整首詩增添了一抹淡淡的憂愁和離散之感。
最后兩句“天涯未覺遠,處處各樵漁”,表達了蘇軾身處陌生環境時,通過與當地人民的親近和交流,消除了天涯的陌生感。他把自己融入到了當地的生活中,感受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簡潔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軾在廣州的寧靜生活和對簡單快樂的向往。它表達了對繁華喧囂生活的遠離,追求內心的寧靜與滿足。同時,詩中展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以及通過融入當地生活來消除陌生感的情感體驗。
“一枕黑甜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fā guǎng zhōu
發廣州
cháo shì rì yǐ yuǎn, cǐ shēn liáng zì rú.
朝市日已遠,此身良自如。
sān bēi ruǎn bǎo hòu, zhè rén wèi yǐn jiǔ wèi ruǎn bǎo.
三杯軟飽后,(浙人謂飲酒為軟飽。
yī zhěn hēi tián yú.
)一枕黑甜余。
sú wèi shuì wèi hēi tián.
(俗謂睡為黑甜。
pú jiàn shū zhōng wài, huáng wān luò mù chū.
)蒲澗疏鐘外,黃灣落木初。
tiān yá wèi jué yuǎn, chǔ chù gè qiáo yú.
天涯未覺遠,處處各樵漁。
“一枕黑甜余”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六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