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居幽囚中”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及居幽囚中”全詩
千株不盈畝,斬伐同一束。
及居幽囚中,亦復見此木。
蠹皮溜秋雨,病葉埋墻曲。
誰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風至,飛英覆空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榆》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榆》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寫了在汴堤上行走時對榆樹的感受,以及在幽囚之中再次見到榆樹的情景。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榆樹茂盛的綠葉讓我感到厭倦,我走在汴堤上。千株榆樹也無法填滿一畝土地,它們被一束束砍伐。之后我被囚禁在幽暗的地方,卻再次看到了這棵樹。它的樹皮被蟲蛀,秋雨中的病葉掩埋在墻角彎曲處。有人說霜雪的苦,但生命的意義并不局限于此。我坐等春風的到來,飛舞的花瓣將覆蓋空曠的房屋。
這首詩詞通過描繪榆樹的形象,抒發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慨和對自然的贊美。詩中的榆樹象征著生命的頑強和不屈,它們雖然被砍伐和腐朽,卻依然在秋雨中生長,展現著生命的力量。作者在行走汴堤時對榆樹的感受,表達了他對尋常事物的審美疲勞,對平庸生活的不滿。然而,當他被囚禁在幽暗之地時,再次見到榆樹,他體會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意義,并期待著春風的到來,帶來新生和希望。
這首詩詞表達了對自然的關注和對生命的思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感悟和對生活的熱愛。通過對細微之物的觀察,他傳達了對生命的珍視和對美的追求。整首詩以簡潔的語言和生動的意象,讓人感受到作者內心深處的思考和感慨。它呈現了蘇軾對自然界的敏感和對人生意義的思索,同時也展示了他對自由和希望的向往。
總之,這首詩詞《榆》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榆樹在不同場景下的形象,通過對自然景物的觀察和思考,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感悟和對自由、希望的向往。它是一首優美而深邃的詩詞,凝練地表達了蘇軾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給人以啟迪和思考。
“及居幽囚中”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ú
榆
wǒ xíng biàn dī shàng, yàn jiàn yú yīn lǜ.
我行汴堤上,厭見榆陰綠。
qiān zhū bù yíng mǔ, zhǎn fá tóng yī shù.
千株不盈畝,斬伐同一束。
jí jū yōu qiú zhōng, yì fù jiàn cǐ mù.
及居幽囚中,亦復見此木。
dù pí liū qiū yǔ, bìng yè mái qiáng qū.
蠹皮溜秋雨,病葉埋墻曲。
shuí yán shuāng xuě kǔ, shēng yì shū wèi zú.
誰言霜雪苦,生意殊未足。
zuò dài chūn fēng zhì, fēi yīng fù kōng wū.
坐待春風至,飛英覆空屋。
“及居幽囚中”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仄韻) 去聲一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