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憑虛意欲仙”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漢武憑虛意欲仙”全詩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一尾追風抹萬蹄,昆侖玄圃謂朝隮。
回看世上無伯樂,卻道鹽車勝月題。
得喪秋毫久已冥,不須聞此氣崢嶸。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作品,題為《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以下是對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秦郎文字固超然,漢武憑虛意欲仙。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一尾追風抹萬蹄,昆侖玄圃謂朝隮。
回看世上無伯樂,卻道鹽車勝月題。
得喪秋毫久已冥,不須聞此氣崢嶸。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描述了蘇軾對秦郎(指秦少游)的贊賞和思考。秦少游以其文字才華超群,形容他的文字超然出眾。蘇軾提到了漢武帝,他是以追求虛無的意念而渴望成仙的。接著,蘇軾表達了自己對秦少游的關切和思念,秋天來臨,但卻無法解開某種事情的困擾,他希望秦少游能夠在考試中得到答案,并向天地之神求問。
在第三句中,蘇軾以形象的方式描繪了秦少游的才華,他的文字猶如一尾飛馳的追風,迅猛無比。蘇軾提到了昆侖山的玄圃,稱它為朝隮,這里指的是秦少游的詩文作品,被贊美為高山上的朝露,意味著它們珍貴而難得。
在最后幾句中,蘇軾回顧了世間少有的才子,稱他們為伯樂,但自己卻認為追求名利的人(鹽車)勝過追求藝術的人(月題)。接著,蘇軾表示自己已經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激情,不再需要聽聞這種氣勢磅礴的文字了。最后,他鼓勵參寥子(指秦少游)繼續創作新的詩歌,即使有些作品可能不盡完美,但仍然值得一試。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秦少游才華的贊賞和對文學的思考。蘇軾以生動的形象和比喻描繪了秦少游的文字才華,稱贊他的作品猶如飛馳的風和昆侖山上的朝露,充滿了生機和美感。他表達了對秦少游在人生困境中的關切,并希望他能夠通過考試和超凡的智慧找到答案。
在最后幾句中,蘇軾反思了自己的心境,認為自己已經失去了追求卓越的激情,不再需要追求名利和聲望。他鼓勵秦少游繼續創作新的詩歌,即使有些作品可能不盡完美,但仍然值得一試,這是對藝術創作的鼓勵和支持。
整首詩詞充滿了對才華和藝術追求的贊美和思考,同時也表達了對秦少游的關切和鼓勵。蘇軾通過形象生動的描寫和對比,展示了秦少游文字才華的超群和珍貴,呼喚著他繼續創作并展現出自己的才華。整首詩詞以流暢的語言和深入的思考,傳達了對藝術追求的理解和對才子的贊頌,同時也反映了蘇軾自身對文學創作的思考和情感體驗。
“漢武憑虛意欲仙”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ān liáo shī jì qín tài xū sān jué jù shí qín jūn jǔ jìn shì bù dé
次韻參寥師寄秦太虛三絕句時秦君舉進士不得
qín láng wén zì gù chāo rán, hàn wǔ píng xū yì yù xiān.
秦郎文字固超然,漢武憑虛意欲仙。
dǐ shì qiū lái bù dé jiě, dìng zhōng shì yǔ wèn zhū tiān.
底事秋來不得解,定中試與問諸天。
yī wěi zhuī fēng mǒ wàn tí, kūn lún xuán pǔ wèi cháo jī.
一尾追風抹萬蹄,昆侖玄圃謂朝隮。
huí kàn shì shàng wú bó lè, què dào yán chē shèng yuè tí.
回看世上無伯樂,卻道鹽車勝月題。
dé sàng qiū háo jiǔ yǐ míng, bù xū wén cǐ qì zhēng róng.
得喪秋毫久已冥,不須聞此氣崢嶸。
hé fáng què bàn cān liáo zi, wú shù xīn shī hāi tuò chéng.
何妨卻伴參寥子,無數新詩咳唾成。
“漢武憑虛意欲仙”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一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