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紺瞳綠發方謝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紺瞳綠發方謝事”全詩
腹中靈腋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駐三日,明月滿舟同一醉。
丹書細字口傳訣,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潛山隱君七十四,
紺瞳綠發方謝事。
腹中靈腋變丹砂,
江上幽居連福地。
彭城為我駐三日,
明月滿舟同一醉。
丹書細字口傳訣,
顧我沉迷真棄耳。
年來四十發蒼蒼,
始欲求方救憔悴。
他年若訪潛山居,
慎勿逃人改名字。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向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的贈詩。詩中描述了潛山隱君七十四歲,他的眼瞳呈現藍色,頭發已經變綠,表明他已經告別塵世事務。他體內培育出了一種神奇的丹砂,這種丹砂能夠轉化腋下的汗液,擁有奇特的功效。他住在江邊的幽居,與福地相連。
彭城(指當時的揚州)曾為蘇軾駐留三天,他們一起在明亮的月光下坐船暢飲,共同陶醉其中。潛山隱君傳授給蘇軾一種口傳的秘訣,用紅色的書寫細字,這讓蘇軾沉迷其中,真正地舍棄了塵世之事。
詩詞的后半部分講述了蘇軾自己的境遇。四十年來,他的頭發已經斑白,開始尋求一種能夠拯救他蒼老與憔悴的方術或方法。他在詩中告誡潛山隱君,如果將來有機會去拜訪他的隱居之地,他應該謹慎,不要逃避他人追逐,也不要改變自己的名字。
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贈詩的形式,贊美了潛山隱君的歸隱之道和神奇才能。通過描繪潛山隱君的外貌和居所,以及他傳授給蘇軾的秘訣,展示了他超凡脫俗的境界。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自己對衰老和疲憊的感受,并希望得到潛山隱君的指點。整首詩詞通過對潛山隱君和蘇軾自己的對比,表達了對歸隱生活的向往和對仙人境界的追求。
此詩寫景細膩,氣勢恢宏。通過描繪潛山隱君的特殊能力和蘇軾的苦悶心境,展示了作者對于歸隱修道的向往和對于仙境之境的追求。整首詩詞運用了縱橫對比的手法,以及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和人物情感的交融,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間。
“紺瞳綠發方謝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èng zhòng sù sì chéng zhì shì guī yǐn qián shān
贈仲素寺丞致仕歸隱潛山
qián shān yǐn jūn qī shí sì, gàn tóng lǜ fā fāng xiè shì.
潛山隱君七十四,紺瞳綠發方謝事。
fù zhōng líng yè biàn dān shā, jiāng shàng yōu jū lián fú dì.
腹中靈腋變丹砂,江上幽居連福地。
péng chéng wèi wǒ zhù sān rì, míng yuè mǎn zhōu tóng yī zuì.
彭城為我駐三日,明月滿舟同一醉。
dān shū xì zì kǒu chuán jué, gù wǒ chén mí zhēn qì ěr.
丹書細字口傳訣,顧我沉迷真棄耳。
nián lái sì shí fā cāng cāng, shǐ yù qiú fāng jiù qiáo cuì.
年來四十發蒼蒼,始欲求方救憔悴。
tā nián ruò fǎng qián shān jū, shèn wù táo rén gǎi míng zì.
他年若訪潛山居,慎勿逃人改名字。
“紺瞳綠發方謝事”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