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寒有酒不能飲”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苦寒有酒不能飲”全詩
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看客倒盡不留濕。
千門晝閉行路絕,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上馬忽去橫短策。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大雪獨留尉氏》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大雪獨留尉氏》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大雪封閉的古驛,一個從北方冒雪而來的客人,以及他與主人的相遇和交談情景。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大雪獨留尉氏
古驛無人雪滿庭,
有客冒雪來自北。
紛紛笠上已盈寸,
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
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
看客倒盡不留濕。
千門晝閉行路絕,
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
上馬忽去橫短策。
中文譯文:
大雪獨留尉氏,
古驛無人雪滿庭。
有客冒雪來自北,
紛紛笠上已盈寸。
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
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
看客倒盡不留濕。
千門晝閉行路絕,
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
上馬忽去橫短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大雪封閉的古驛,突出了嚴寒和荒涼的氛圍。詩的開頭就直接點明了大雪覆蓋下的古驛,沒有人煙,庭院被雪覆蓋。接著,一個從北方冒雪而來的客人出現了,他的帽子上已經積雪寸許,踏雪而至,面色蒼黑。
在這樣的環境中,客人寒冷難耐,雖然有酒,卻因為寒冷而不能飲用。在這個情景下,蘇軾提出了一個問題:見到這樣的景象,我們為什么還要去問對方是否相識呢?這個問題暗示了人與人之間的相識和熟悉并不僅僅是外在的形式和禮儀,而更應該是內心的感知和情感交流。
接下來,蘇軾自己酌酒,慢慢地斟滿杯子,但他看著客人一杯接一杯地喝下,杯子卻從未濕潤過,這再次突出了客人的身世和困境。客人來自北方,可能是因為某種原因,被迫遠離家鄉,孤身一人來到這里。
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驛站的情景,千門晝閉,行路的人寥寥無幾,輕松愉快的笑聲和交談聲彌漫在空氣中,而他們卻不知道夜晚何時到來。蘇軾在醉酒的狀態中,不再問及對方的姓名,突然上馬,突然離去,留下一幅懸念,讓讀者自己去揣摩和想象。
整首詩以冷雪和孤寂的驛站為背景,通過客人的到來和交談,揭示了人情冷暖和人際關系的復雜性。詩中展示了寒冷、孤獨和不確定性的氛圍,同時也表達了作者對人情世故的思考和對人與人之間真實交流的渴望。這首詩透過雪夜的景色和客人的形象,傳達出蘇軾對人生苦難和矛盾的洞察,并通過意境和情感的描繪,引發讀者對人際關系和人性的思考。
“苦寒有酒不能飲”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à xuě dú liú wèi shì
大雪獨留尉氏
gǔ yì wú rén xuě mǎn tíng, yǒu kè mào xuě lái zì běi.
古驛無人雪滿庭,有客冒雪來自北。
fēn fēn lì shàng yǐ yíng cùn, xià mǎ dēng táng miàn cāng hēi.
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
kǔ hán yǒu jiǔ bù néng yǐn, jiàn zhī hé bì wèn xiāng shí.
苦寒有酒不能飲,見之何必問相識。
wǒ zhuó xú xú bù mǎn gōng, kàn kè dào jǐn bù liú shī.
我酌徐徐不滿觥,看客倒盡不留濕。
qiān mén zhòu bì xíng lù jué, xiāng yǔ xiào yǔ bù zhī xī.
千門晝閉行路絕,相與笑語不知夕。
zuì zhōng bù fù wèn xìng míng, shàng mǎ hū qù héng duǎn cè.
醉中不復問姓名,上馬忽去橫短策。
“苦寒有酒不能飲”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六寢 (仄韻) 去聲二十七沁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