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樽空憂”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只有樽空憂”全詩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貧士七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貧士七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與他的友人陶貧士共同創作的。詩中表達了對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與感慨。詩人認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耳目,但是他們在欣賞自然景物時,卻顯得曠達而不受拘束,如同夫子和婁子一般自由自在。詩人以細小的毛筆勾勒出無盡的景象,就像水中的鏡子一樣,永遠停不下來。在閑居中,詩人珍惜重陽節這一特殊的日子,感慨歲月的循環。他認為自己的品行如同北海孔子一般高尚,但只有酒杯空空,帶來了憂慮。他將自己與陶貧士相比較,認為兩人都是才子,但卻無法同時存在于世間,高尚的風采無人能及。最后,他描繪了自己在五百年后,仍然懷揣著追求清凈夢境的希望,但卻難以實現。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潔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自然、人生和理想追求的思考。詩中運用了對比手法,通過對人們與自然的感知方式的對比,突出了蘇軾作為文人的獨特性。他通過描述自然景物的細膩之處,展示了自己寫作的才華和對藝術的追求。在對待人生和歲月的態度上,詩人展現了對光陰流轉的感慨和對于珍惜時光的呼喚。他將自己與孔子相提并論,旨在表達自己對高尚品德的追求,但又透露出內心的孤寂和憂慮。最后,詩人展現了對未來的憧憬與希望,表達了對清凈夢境的渴望,同時也透露出對現實的無奈。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自然、人生和理想的獨特見解,展現了他作為文人的情懷和追求。
“只有樽空憂”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pín shì qī shǒu
和陶貧士七首
rén jiē yǒu ěr mù, fū zǐ kuàng yǔ lóu.
人皆有耳目,夫子曠與婁。
ruò háo xiě wàn xiàng, shuǐ jìng wú tíng chóu.
弱毫寫萬象,水鏡無停酬。
xián jū xī chóng jiǔ, gǎn cǐ suì yuè zhōu.
閑居惜重九,感此歲月周。
duān rú kǒng běi hǎi, zhǐ yǒu zūn kōng yōu.
端如孔北海,只有樽空憂。
èr zi bù bìng shì, gāo fēng liǎng wú chóu.
二子不并世,高風兩無儔。
wǒ hòu wǔ bǎi nián, qīng mèng wèi yì qiú.
我後五百年,清夢未易求。
“只有樽空憂”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