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狀類渤海龔”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狀類渤海龔”全詩
賦詩殊有味,涉世非所工。
杖藜山谷間,狀類渤海龔。
半道要我飲,意與王弘同。
有酒我自至,不須遣龐通。
門生與兒子,杖屨聊相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貧士七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貧士七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老詹亦白發,相對垂霜蓬。
賦詩殊有味,涉世非所工。
杖藜山谷間,狀類渤海龔。
半道要我飲,意與王弘同。
有酒我自至,不須遣龐通。
門生與兒子,杖屨聊相從。
詩意:
這首詩以蘇軾與陶貧士的友情為主題。蘇軾描繪了兩位年邁的朋友,他們都已經白發蒼蒼,相對坐在垂霜覆蓋的茅草上。陶貧士是一個不常涉世的人,但他的詩歌才華卓越,寫作有獨特的味道。蘇軾自愧不如,認為自己在世事經驗方面不如陶貧士。蘇軾帶著拐杖漫步在山谷之間,形象宛如渤海龔一樣。在旅途中,陶貧士邀請蘇軾共飲,他們的心意相通,與王弘(另一位文人)的心情相同。蘇軾表示自己會自己去找酒,不需要龐通(指龐統,三國時期蜀國的名將),表達了他自立自強的態度。蘇軾的門生和兒子們都跟著他,一起佩戴著拐杖和草鞋。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與陶貧士之間深厚的友情和彼此的欣賞。蘇軾將陶貧士的才華與自己相比較,自愧不如,但也表達了對陶貧士的敬佩之情。詩中描繪了兩位老者的形象,白發蒼蒼,坐在霜覆茅草上,顯露出歲月的痕跡。通過描繪這樣的情景,蘇軾展示了時光的流轉和友情的深厚。詩中的山谷和渤海龔的形象都與自然和歷史有關,給詩詞增添了一定的意境。最后,詩中出現了蘇軾的門生和兒子們,顯示了他的影響力和教育的成果。
整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對友情的珍視和對陶貧士才華的贊賞,同時也融入了自然景色和歷史意象,表達了歲月變遷和人生感慨。
“狀類渤海龔”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pín shì qī shǒu
和陶貧士七首
lǎo zhān yì bái fà, xiāng duì chuí shuāng péng.
老詹亦白發,相對垂霜蓬。
fù shī shū yǒu wèi, shè shì fēi suǒ gōng.
賦詩殊有味,涉世非所工。
zhàng lí shān gǔ jiān, zhuàng lèi bó hǎi gōng.
杖藜山谷間,狀類渤海龔。
bàn dào yào wǒ yǐn, yì yǔ wáng hóng tóng.
半道要我飲,意與王弘同。
yǒu jiǔ wǒ zì zhì, bù xū qiǎn páng tōng.
有酒我自至,不須遣龐通。
mén shēng yǔ ér zi, zhàng jù liáo xiāng cóng.
門生與兒子,杖屨聊相從。
“狀類渤海龔”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仄平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