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試囊中餐玉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未試囊中餐玉法”全詩
焉能作堂上燕,銜泥附炎熱。
野人曠蕩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
分類: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去矣行》杜甫 翻譯、賞析和詩意
《去矣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該詩以寫鷹的形象為起點,表達了杜甫對自由自在的生活態度的追求。
詩人以鞲上鷹為例,指出鷹只有一飽之后才能飛翔,然后問道,怎么能讓它在堂上筑巢、銜泥附炎熱呢?這里的鞲上鷹可以理解為代表官場的堂上燕,而堂上燕在此指的是官員。詩人通過這一比喻,表達了對官場生活的不滿和對自由的向往。
接下來,詩人又提到自己是一個野人,沒有拘束和約束,可以自由自在地生活。他認為自己怎么能長久地待在王侯之間呢?這里的王侯可以理解為官場的高位。詩人認為自己不適合在官場中待久,因為他追求的是自由的生活,而不是權力和地位。
最后,詩人表示自己還沒有嘗試過囊中餐玉的法子,也就是沒有嘗試過富貴的生活方式,但明天就會去藍田山。藍田山是一個遠離塵囂的地方,可以追求自由和寧靜的生活。詩人通過這句話表達了對自由生活的向往和決心。
總體而言,這首詩通過對鞲上鷹和堂上燕的對比,表達了詩人對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對官場生活的不滿。詩人希望能夠擺脫束縛,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方式。
“未試囊中餐玉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qù yǐ xíng
去矣行
jūn bú jiàn gōu shàng yīng, yī bǎo zé fēi chè.
君不見鞲上鷹,一飽則飛掣。
yān néng zuò táng shàng yàn,
焉能作堂上燕,
xián ní fù yán rè.
銜泥附炎熱。
yě rén kuàng dàng wú tiǎn yán, qǐ kě jiǔ zài wáng hóu jiān.
野人曠蕩無靦顏,豈可久在王侯間。
wèi shì náng zhōng cān yù fǎ, míng cháo qiě rù lán tián shān.
未試囊中餐玉法,明朝且入藍田山。
“未試囊中餐玉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七洽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