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潭長與月相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鏡潭長與月相磨”全詩
繡谷只應花自染,鏡潭長與月相磨。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橫江擊素波。
人不我知斯我貴,不須雷雨起龍梭。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仲伯達》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仲伯達》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歸山歲月苦無多,
Returning to the mountains, the years are bitter and few,
尚有丹砂奈老何。
Yet I still have cinnabar, what can aging do?
繡谷只應花自染,
In the Embroidered Valley, only the flowers can dye themselves,
鏡潭長與月相磨。
The mirrored pool and the moon polish each other for long.
君方傍海看初日,
You, by the sea, watch the first rays of the sun,
我已橫江擊素波。
While I, across the river, strike the white waves.
人不我知斯我貴,
People may not know my worth,
不須雷雨起龍梭。
I don't need thunder and rain to stir the dragon shuttle.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蘇軾的豪情壯志和對自身境遇的反思。詩人蘇軾在歸山之后,感嘆歲月匆匆,充滿了辛酸和無奈。然而,他仍然保持著一顆樂觀的心,用“丹砂”來比喻自己的才華和精神,表示即使年老,也能保持自己的價值和意義。
詩中的“繡谷”和“鏡潭”是景物的象征,折射出詩人內心的世界。繡谷中的花朵自然生長,自我染色,象征詩人的才華和個性獨立。鏡潭中的月亮與水面相映成趣,象征詩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接下來的兩句,描述了詩人與朋友的不同處境。朋友身處海邊,欣賞初升的太陽,而詩人卻橫渡江河,擊破波浪,展現出他的勇氣和膽識。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自信和獨立精神。他認為即使沒有人了解他的價值,也不需要靠外界的榮譽和贊譽來證明自己的價值。他的才華和成就足以自證,并不需要依賴雷雨等外界因素來展現自己的才能。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作為一個豪放派詩人的風采,表達了他對命運的矛盾思考、對自我價值的肯定以及對自由獨立精神的追求。
“鏡潭長與月相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hòng bó dá
和仲伯達
guī shān suì yuè kǔ wú duō, shàng yǒu dān shā nài lǎo hé.
歸山歲月苦無多,尚有丹砂奈老何。
xiù gǔ zhǐ yīng huā zì rǎn, jìng tán zhǎng yǔ yuè xiàng mó.
繡谷只應花自染,鏡潭長與月相磨。
jūn fāng bàng hǎi kàn chū rì, wǒ yǐ héng jiāng jī sù bō.
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橫江擊素波。
rén bù wǒ zhī sī wǒ guì, bù xū léi yǔ qǐ lóng suō.
人不我知斯我貴,不須雷雨起龍梭。
“鏡潭長與月相磨”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仄仄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五歌 (仄韻) 去聲二十一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