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嶺過云開紫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南嶺過云開紫翠”全詩
酒醒夢回春盡日,閉門隱幾坐燒香。
門外橘花猶的皪,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卷簾欹枕臥看山。
分類: 九日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三月二十九日的景象和作者的心境。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南嶺過云開紫翠,
北江飛雨送凄涼。
酒醒夢回春盡日,
閉門隱幾坐燒香。
門外橘花猶的皪,
墻頭荔子已斕斑。
樹暗草深人靜處,
卷簾欹枕臥看山。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在三月二十九日的景象和內心的感受。詩中通過山川風景、天氣變化和自然元素的描繪,表達了作者的情緒和思考。
賞析:
首先,詩的開頭描述了南嶺山脈上云開霧散,露出了紫翠色的山景,給人一種清新宜人的感覺。接著,詩中轉到北江,描述了雨水飄灑的景象,給人一種凄涼的感覺。這兩個景象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突出了作者內心的矛盾和不安。
接下來,詩中描繪了作者醒來之后的情景。他醒來時,已經是春天的盡頭,一整天的春光已經逝去。于是他閉門不出,坐在幾前燒香,享受自己的清凈和寂靜。這表明作者獨處時喜歡沉思和靜心,通過燒香來陶冶情操。
然后,詩中出現了橘花和荔子,橘花還未完全開放,而荔子已經斑駁多姿。這樣的描寫表現了時間的流逝和變化,也可以理解為生命的短暫和變幻無常。
最后兩句描述了樹木陰暗、草木繁茂的地方,人們靜靜地坐在那里,卷起簾子欹枕而臥,憑窗遠眺山巒。這種安靜的環境讓作者感到寧靜和舒適,同時也給他帶來了對山水的欣賞和思考。
整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和對作者內心情感的描寫,展示了蘇軾細膩的感受力和對生活的思考。同時,詩中運用了對比和意象的手法,使詩詞更具藝術感和表現力。
“南嶺過云開紫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ān yuè èr shí jiǔ rì èr shǒu
三月二十九日二首
nán lǐng guò yún kāi zǐ cuì, běi jiāng fēi yǔ sòng qī liáng.
南嶺過云開紫翠,北江飛雨送凄涼。
jiǔ xǐng mèng huí chūn jǐn rì, bì mén yǐn jǐ zuò shāo xiāng.
酒醒夢回春盡日,閉門隱幾坐燒香。
mén wài jú huā yóu de lì, qiáng tóu lì zi yǐ lán bān.
門外橘花猶的皪,墻頭荔子已斕斑。
shù àn cǎo shēn rén jìng chù, juàn lián yī zhěn wò kàn shān.
樹暗草深人靜處,卷簾欹枕臥看山。
“南嶺過云開紫翠”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