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魚大似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潛魚大似犀”全詩
赤鱗如琥珀,老枕勝玻璃。
上客舉雕俎,佳人搖翠篦。
登庖更作器,何以免屠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荊州十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荊州十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江水深成窟,
The river water is deep like a cave,
潛魚大似犀。
Hidden fish resemble rhinoceros.
赤鱗如琥珀,
Their red scales are like amber,
老枕勝玻璃。
Old pillows surpass glass.
上客舉雕俎,
Distinguished guests present carved meat dishes,
佳人搖翠篦。
Beautiful women comb their jade hairpins.
登庖更作器,
Climbing the kitchen to make more utensils,
何以免屠刲。
How can we avoid slaughter?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荊州的景色和人文風情。蘇軾以細膩的筆觸展現了江水深邃如窟,其中藏著巨大的潛魚,它們的體形宛如犀牛。這些魚的赤鱗閃爍著琥珀般的光澤,而蘇軾使用了對比手法,將這些魚與普通的琥珀相比較,形容其珍貴和美麗。他還描寫了枕頭的材質,稱之為勝過玻璃,強調了其光滑和柔軟的特性。
詩中還描繪了荊州的社交場景,上流社會的客人舉起雕刻精美的肉食,而美麗的女子則搖動著裝飾華麗的翠篦。這些描寫體現了當時荊州的繁華和文化的繁榮。
最后兩句表達了蘇軾對于屠殺行為的思考。他登上廚房,自己動手制作器具,意在提醒人們如何避免屠殺生靈。這句話可能有一定的隱喻意義,暗示著蘇軾對于社會道德和人性的思考。
賞析:
《荊州十首》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示了蘇軾在荊州的所見所感。詩中運用了生動的比喻和對比手法,使得詩意更加豐富和生動。蘇軾以景寫情,通過描繪江水和魚的形象,表達了對自然美的贊美。他同時展示了社會生活的繁榮和文化的魅力,通過描寫客人和美女,展示了荊州的繁華與風雅。
詩的最后兩句具有一定的思辨性質,呼喚人們反思屠殺行為,并提出了自己的觀點。這種反思和思考使得詩詞更加深入人心,引發讀者對于生命和道德的思考。
總之,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蘇軾的才華和對人生的思考,同時也展現了當時荊州的繁華景象和社交風情。
“潛魚大似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īng zhōu shí shǒu
荊州十首
jiāng shuǐ shēn chéng kū, qián yú dà shì xī.
江水深成窟,潛魚大似犀。
chì lín rú hǔ pò, lǎo zhěn shèng bō lí.
赤鱗如琥珀,老枕勝玻璃。
shàng kè jǔ diāo zǔ, jiā rén yáo cuì bì.
上客舉雕俎,佳人搖翠篦。
dēng páo gèng zuò qì, hé yǐ miǎn tú kuī.
登庖更作器,何以免屠刲。
“潛魚大似犀”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八齊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