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咄咄何曾書怪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咄咄何曾書怪事”全詩
咄咄何曾書怪事,熙熙長覺似春臺。
白砂碧玉味方永,黃紙紅旗心已灰。
遙想閉門投轄飲,鹍弦鐵撥響如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杜介熙熙堂》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杜介熙熙堂》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作品。以下是我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杜介熙熙堂》
崎嶇世路最先回,
窈窕華堂手自開。
咄咄何曾書怪事,
熙熙長覺似春臺。
白砂碧玉味方永,
黃紙紅旗心已灰。
遙想閉門投轄飲,
鹍弦鐵撥響如雷。
中文譯文:
崎嶇的世路我最先回,
靜美的華堂由我親手打開。
咄咄怎會有奇怪的事情,
熙熙如同春臺的熱鬧。
白砂碧玉的滋味永恒,
黃紙紅旗,心已經失望。
遠遠地想起閉門投轄時的飲宴,
鹍弦鐵撥響起如雷的聲音。
詩意:
這首詩詞以描繪人生旅途為主題,表達了作者在人生中經歷的坎坷和困惑,以及對過去輝煌時光的回憶和思念。
首句“崎嶇世路最先回”揭示了作者經歷了許多艱難險阻,但最終回到了最初的起點。這句話暗示著人生的曲折和循環。
接下來的兩句“窈窕華堂手自開,咄咄何曾書怪事”描述了作者自己創造了一座美麗的華堂,并且在其中經歷了許多奇怪的事情。這里的華堂可以被理解為作者內心的世界,而奇怪的事情則代表了人生中的種種經歷和遭遇。
第四句“熙熙長覺似春臺”用熱鬧的春臺來形容作者內心的喜悅和活躍。這句話傳達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對美好時光的向往。
接下來的兩句“白砂碧玉味方永,黃紙紅旗心已灰”表達了作者對過去輝煌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的失望。白砂碧玉和黃紙紅旗都是象征華麗和輝煌的意象,而它們的味道和顏色已經消散,使得作者的心灰意冷。
最后兩句“遙想閉門投轄飲,鹍弦鐵撥響如雷”則是對過去的回憶。閉門投轄是指在家中閉門自樂,而鹍弦和鐵撥代表了音樂的歡樂和激情。這句詩意呼應了前文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思念,表達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生活中熱情活力的渴望。
賞析:
《杜介熙熙堂》這首詩詞通過描繪人生旅途的坎坷和困惑,以及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和對生活的熱愛,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的深度。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以及對音樂的描繪,使得整首詩詞充滿了生動的畫面感和情感。
詩詞起始的崎嶇世路和華堂的描繪,展現了作者在人生中歷經坎坷后創造美好的力量,表達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通過對白砂碧玉和黃紙紅旗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過去輝煌時光的留戀和對現實的失望,這種對比襯托出作者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和對現實的矛盾感。
最后的閉門投轄和鹍弦鐵撥的描繪則展示了作者對逝去歲月的懷念和對生活中熱情活力的追求。整首詩詞以流暢的句式和押韻,使得詩意更加凝練、富有韻律感。
《杜介熙熙堂》這首詩詞通過對人生旅途和內心世界的描繪,表達了蘇軾對人生經歷和現實境況的思考和感慨。它既有對過去輝煌時光的懷念,又有對美好時光的向往,展示了蘇軾豐富的情感和對生活的熱愛。這首詩詞以其深邃的哲理和優美的表達方式,成為宋代文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咄咄何曾書怪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dù jiè xī xī táng
杜介熙熙堂
qí qū shì lù zuì xiān huí, yǎo tiǎo huá táng shǒu zì kāi.
崎嶇世路最先回,窈窕華堂手自開。
duō duō hé zēng shū guài shì, xī xī zhǎng jué shì chūn tái.
咄咄何曾書怪事,熙熙長覺似春臺。
bái shā bì yù wèi fāng yǒng, huáng zhǐ hóng qí xīn yǐ huī.
白砂碧玉味方永,黃紙紅旗心已灰。
yáo xiǎng bì mén tóu xiá yǐn, kūn xián tiě bō xiǎng rú léi.
遙想閉門投轄飲,鹍弦鐵撥響如雷。
“咄咄何曾書怪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