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軍青坂在東門”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我軍青坂在東門”全詩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作者簡介(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悲青坂翻譯及注釋
翻譯
我軍駐扎在武功縣東門外的青坂,天氣嚴寒,兵士都在太白山的泉窟中飲馬。黃頭的奚兵每天向西推進,只有幾個騎兵,居然敢彎弓射箭向我軍沖擊。這時,山上是雪,河中有冰,曠野里一片蕭瑟氣象。青的是報警的烽煙,白的是戰死兵士的枯骨。怎么能托人帶個信給我軍,囑咐他們暫時忍耐一下,等到明年再來反攻,千萬不要急躁。
注釋
①東門:指青坂所屬的縣城東門。
②太白窟:秦嶺主峰,位于今天的陜西武功、太白諸縣。這里說青坂在太白窟,山高天寒,飲馬困難,條件極為艱苦。
③黃頭奚兒:安祿山的軍隊里有很多是奚、契丹的部族。
④日向西:一天天向西推進。青坂在陳陶以西。
⑤馳突:飛騎沖擊突破,形容勇于戰斗。
⑥山雪河冰:雪、冰都是動詞,指山上積雪,河水結冰。
⑦野蕭瑟:指寒風凄厲。
⑧烽煙:烽火,軍事告急的信號。
⑨焉得附書:怎能夠托書信。
⑩倉卒:倉促。
悲青坂創作背景
唐玄宗天寶十五載(756年)七月,皇太子李亨即皇帝位于靈武,改元為至德。九月,左相韋見素,文部尚書房琯,門下侍郎崔渙等奉玄宗遜位詔書、皇帝冊書及傳國璽等自蜀郡至靈武完成禪讓大典。十月,房琯自請為兵馬大元帥,收復兩京。肅宗同意并令兵部尚書王思禮為副元帥,分兵為南、北、中三軍。楊希文、劉貴哲、李光進各將一軍,共五萬人。南軍自宜壽進攻,中軍自武功進攻,北軍自奉天進攻。房琯自督中軍為前鋒。十月辛丑,中軍、北軍與安祿山部將安守忠的部隊在陳陶斜遭遇。房琯是個空有理論的書生,他效法古代戰術,采用車戰,被敵軍放火焚燒,又受騎兵沖突,人馬大亂,不戰而潰。楊希文,劉貴哲投降敵軍。房琯狼狽逃回。本想暫時堅守壁壘,卻被監軍使宦官邢延恩敦促反攻。于是房琯又督率南軍,與安守忠軍戰于青坂,再吃了一次大敗仗。兩次戰役,死傷了四萬余人,殘余者不過幾千人。這時杜甫淪陷在長安城中,聽到這一消息,便寫了《悲陳陶》《悲青坂》兩首詩。這兩首詩所反映的都是這次唐軍慘敗的事實。悲青坂賞析
此詩中“數騎”和“敢”字都是經過鍛煉的字眼。只用三個字就表現了安祿山叛軍的強壯和官軍的怯弱。“青是烽煙白人骨”這一句,本來應該說“青是烽煙,白是人骨”。縮成七言句只好省略一個“是”字。《同谷歌》有一句“前飛鴐鵝后鹙鶬”,本來是“前飛鴐鵝,后飛鹙鶬”。省略了一個“飛”字。又《李潮八分小篆歌》有一句“秦有李斯漢蔡邕”,省略了一個“有”字。這種句法,僅見于七言古詩,五言詩中絕對不可能有。七言律詩中也少見。“青是烽煙白人骨”止是一個描寫句,“白人骨”還屬于夸張手法。陣亡士兵的尸體暴露在荒野里,至少要幾個月才剩一堆白骨。杜甫此句,只表現“尸橫遍野”的情景。他有一首《釋悶》詩,其中有一聯道:“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尸縱橫。”也是寫戰后的原野,它和“青是烽煙白人骨”是同一意境的兩種寫法。
此詩第二聯寫安祿山部隊的強悍,第三聯是其后果,所以寫官軍死亡之慘。而在敘述同一事件的另一首詩《悲陳陶》里,第二聯寫官軍士氣怯弱,無戰斗力;第三聯是其后果,所以寫“群胡”的飛揚跋扈。可見杜甫從兩個不同的角度來描寫同一事件的藝術手法。第四聯是寫被困在長安城內的人民和作者自己的思想感情。陳陶斜一敗之后,長安城中的人民在痛哭之馀,還希望官軍馬上再來反攻。可是在青坂再敗之后,人民知道敵我兵力相差甚遠,只得放棄“日夜更望官軍至”的念頭。杜甫在長安城中,聽到唐軍戰敗的消息,心中非常焦急。而只好設想托人帶信給官軍,希望他們好好整頓兵力,待明年再來反攻。這兩首詩的結尾句深刻地表現了人民對一再成敗的官軍的思想感情的合于邏輯的轉變。
《杜詩鏡銓》引用了邵子湘的評語云:“日夜更望官軍至,人情如此;忍待明年莫倉卒,軍機如此。此杜之所以為詩史也。”這個評語,反映出邵子湘認為兩個結句有矛盾,因此他把《悲陳陶》的結句說是人民的感情如此;把《悲青坂》的結句說是軍事形勢有這樣的需要。他以為這樣講可以解釋矛盾。其實是似是而非。要知道,“軍機如此”,也同樣是長安城中人民聽到青坂之敗以后的認識和感情。杜甫寫的正是人民思想感情的轉變,根本不能以為兩首詩的結句有矛盾。
“我軍青坂在東門”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bēi qīng bǎn
悲青坂
wǒ jūn qīng bǎn zài dōng mén, tiān hán yìn mǎ tài bái kū.
我軍青坂在東門,天寒飲馬太白窟。
huáng tóu xī ér rì xiàng xī, shù qí wān gōng gǎn chí tū.
黃頭奚兒日向西,數騎彎弓敢馳突。
shān xuě hé bīng yě xiāo sè, qīng shì fēng yān bái rén gǔ.
山雪河冰野蕭瑟,青是烽煙白人骨。
yān dé fù shū yǔ wǒ jūn, rěn dài míng nián mò cāng cù.
焉得附書與我軍,忍待明年莫倉卒。
“我軍青坂在東門”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十三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