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作袖琴徽軫足”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剖作袖琴徽軫足”全詩
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
流傳幾處到淵明,臥枕綸巾酒新漉。
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歐陽晦夫惠琴枕》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歐陽晦夫惠琴枕》是蘇軾寫的一首詩,描述了作者欣賞并使用一枕頭的琴枕的情景。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郎不眠仰看屋,
得此古椽圍尺竹。
輪囷濩落非笛材,
剖作袖琴徽軫足。
流傳幾處到淵明,
臥枕綸巾酒新漉。
孤鸞別鵠誰復聞,
鼻息齁齁自成曲。
詩意:
詩中的"中郎"指的是蘇軾自己,他在夜晚仰望自己的房屋,發現了一根古老的椽木上竹制的琴枕。這個琴枕琴聲圓潤悠揚,完全不同于一般的笛子。蘇軾將這根木頭剖開,制成了自己的袖珍琴,琴上的徽和軫也完美地呼應了琴聲的音調。這首詩傳播到了淵明等人那里,他們在臥枕之上,佩戴著綸巾(一種絲綢頭巾)并品嘗新釀的酒。盡管孤鸞與別離的鵠(指蘇軾自己)的琴聲再美妙,但現在已無人能夠再聽到,只有蘇軾自己的鼻息聲在寂靜中形成了一曲美妙的樂曲。
賞析:
這首詩以蘇軾自我描寫的方式,展示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才華。他發現了一根古老的琴枕,將其制成了一把袖珍琴,并發現它的音質獨特,與一般的笛子完全不同。這首詩中使用了一些琴術的專業詞匯,如"袖琴徽軫足",使得詩中琴聲的描繪更加精準。詩的后半部分描繪了蘇軾與他的朋友們一起臥枕飲酒,享受音樂的美妙。然而,最后的兩句表達了一種無法再被聽到的遺憾,只有蘇軾自己的鼻息聲在寂靜中成為了一曲美妙的樂曲,這也可以理解為蘇軾在表達自己的孤獨和自嘲之情。
整首詩通過對琴聲和音樂的描寫,表達了蘇軾對藝術和美的追求,并展示了他在音樂方面的造詣。詩中描繪的琴聲和酒宴氛圍,給人以愉悅和享受的感覺,同時也透露出一絲無奈和孤獨。這首詩的語言簡練,意境深遠,體現了蘇軾的才華和情感表達的巧妙。
“剖作袖琴徽軫足”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ōu yáng huì fū huì qín zhěn
歐陽晦夫惠琴枕
zhōng láng bù mián yǎng kàn wū, dé cǐ gǔ chuán wéi chǐ zhú.
中郎不眠仰看屋,得此古椽圍尺竹。
lún qūn huò luò fēi dí cái, pōu zuò xiù qín huī zhěn zú.
輪囷濩落非笛材,剖作袖琴徽軫足。
liú chuán jǐ chù dào yuān míng, wò zhěn guān jīn jiǔ xīn lù.
流傳幾處到淵明,臥枕綸巾酒新漉。
gū luán bié gǔ shuí fù wén, bí xī hōu hōu zì chéng qū.
孤鸞別鵠誰復聞,鼻息齁齁自成曲。
“剖作袖琴徽軫足”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二沃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