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舜不作六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舜不作六器”全詩
哀哉楚狂士,抱璞號空山。
相如起睨柱,頭璧相與還。
何如鄭子產,有禮國自閑。
雖微韓宣子,鄙夫亦辭環。
至今不貪寶,凜然照塵寰。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夢中作寄朱行中》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夢中作寄朱行中》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舜不作六器,誰知貴玙璠。
哀哉楚狂士,抱璞號空山。
相如起睨柱,頭璧相與還。
何如鄭子產,有禮國自閑。
雖微韓宣子,鄙夫亦辭環。
至今不貪寶,凜然照塵寰。
中文譯文:
舜不創造六器,誰知道貴重的玉璧。
可悲的是楚國的狂士,懷揣著粗糙的玉石被稱為空山。
相如從柱子上取下玉璧,彼此交換。
何不效仿鄭國子產,擁有禮儀,國家自然太平安寧。
即使像微不足道的韓非子那樣,庸俗的人也會辭去權勢。
直到現在,不貪圖珍寶,凜然照亮塵世。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在夢中寫的,他以詩人的方式表達了對古代偉大人物的贊美和對現實社會的反思。
首先,蘇軾提到舜不創造六器,指的是舜帝時期,舜并沒有創造出珍寶和奢華的器物,但他的價值和意義卻被人們所珍視。這暗喻了現實社會中,人們過于追求物質財富和外在的繁華,而忽略了內在的價值和精神追求。
接著,詩中提到了楚國的狂士,抱著粗糙的玉石被稱為"空山"。這里楚國的狂士可以理解為具有獨特見解和狂放不羈個性的人物,而他懷揣的粗糙玉石象征著內心的寶貴和真誠。這是對那些在世俗眼光下被忽視或輕視的人的贊美,他們可能并不擁有外在的財富和地位,但他們內心的財富卻是無價之寶。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了相如與柱子上的玉璧。相如是漢代的文學家,他為了表達自己對國家的忠誠,將自己的頭銜與玉璧交換。這里蘇軾通過相如的行為,表達了對忠誠和高尚品德的贊美。他呼吁人們效仿鄭國子產的行為,鄭國子產以其高尚的品德和忠誠于國家而聞名。蘇軾認為,一個國家若能擁有禮儀和道德,國家將會自然太平安寧。
最后,蘇軾提到了韓非子。韓非子是戰國時期的政治家和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盡管韓非子只是個普通人,但他也辭去了權勢,不再追求權利和物質財富。這里蘇軾以韓非子為例,表達了對人們追求內心真理和追求精神境界的呼吁。
整首詩通過對古代人物的贊美和對現實社會的反思,展現了蘇軾對人們過度追求物質財富和地位的憂慮。他認為真正的財富和價值在于內心的寶藏和高尚的品德。通過引用舜、楚狂士、相如、鄭子產和韓宣子等人物的形象,蘇軾呼喚人們追求內心的純粹和高尚,以實現個人和社會的和諧與安寧。
這首詩以簡潔而深刻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于人性和社會價值觀的思考,體現了他對于真善美的追求和對世俗功利的反思。它引發了對于內心追求和物質追求的對比,提醒人們珍視內心的純粹和追求真理的勇氣。這種思想內涵和詩歌表達方式使得這首詩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思想深度。
“舜不作六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mèng zhōng zuò jì zhū xíng zhōng
夢中作寄朱行中
shùn bù zuò liù qì, shéi zhī guì yú fán.
舜不作六器,誰知貴玙璠。
āi zāi chǔ kuáng shì, bào pú hào kōng shān.
哀哉楚狂士,抱璞號空山。
xiàng rú qǐ nì zhù, tóu bì xiāng yǔ hái.
相如起睨柱,頭璧相與還。
hé rú zhèng zǐ chǎn, yǒu lǐ guó zì xián.
何如鄭子產,有禮國自閑。
suī wēi hán xuān zi, bǐ fū yì cí huán.
雖微韓宣子,鄙夫亦辭環。
zhì jīn bù tān bǎo, lǐn rán zhào chén huán.
至今不貪寶,凜然照塵寰。
“舜不作六器”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四寘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