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壑空在目”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蠻壑空在目”全詩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徑歸不復往,蠻壑空在目。
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軸。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嗟予縛世累,歸未有茆屋。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尚欲逃世名,豈須上圖軸。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昔日曾經是太室的花,盧巖在東麓。
直直地攀登登封的壇臺,一個晚上繭破出足。
歸來的路不再前行,蠻荒的峽谷空空在眼前。
誰知有千年的歲月,舒展的卷軸永不滿。
一個地方有一個盧生,穿著皮衣在高大的樹木下乘涼。
他成了世外人,行動自由無需被記錄。
百年的光陰裝進了箱笥,狗馬一束捆綁在一起。
唉,我嘆息著被世俗所累,還沒有回到茅草屋的歸處。
江邊的百畝田地,清泉映照著修竹。
我仍然想逃避世俗的名利,何必上書畫卷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世俗的厭倦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詩人以太室花和盧巖等象征物描繪了曾經的輝煌和壯美,但隨后通過詩句的轉折,表達了歸途的無奈和世俗束縛的痛苦。詩人心中有一個世外人的理想,他羨慕那種自由自在、不受拘束的生活狀態,希望能擺脫世俗的桎梏。最后,詩人提到了江邊的田地和清泉映照著修竹,表達了他對自然和寧靜的向往。他認為真正的自由和幸福不在于追逐名利,而是在于追求內心的寧靜與自在。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通過意象的轉換來表達詩人對現實生活的矛盾感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詩詞以富有想象力的語言描繪了美麗的自然景色,同時通過隱喻和對比,傳達了詩人對個人自由和內心寧靜的渴望。這首詩詞既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又反映了他對于人生意義和價值觀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內涵和情感。
“蠻壑空在目”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tí lú hóng xué shì táng tú? cǐ shī dāng wèi sū zhé zuò?
題盧鴻學士堂圖?此詩當為蘇轍作?
xī wèi tài shì huā, lú yán zài dōng lù.
昔為太室花,盧巖在東麓。
zhí shàng dēng fēng tán, yī yè jiǎn shēng zú.
直上登封壇,一夜繭生足。
jìng guī bù fù wǎng, mán hè kōng zài mù.
徑歸不復往,蠻壑空在目。
ān zhī yǒu qiān lǎo, shū juàn bù yíng zhóu.
安知有千老,舒卷不盈軸。
yī chù yī lú shēng, qiú hè yīn qiáo mù.
一處一盧生,裘褐蔭喬木。
fāng wèi shì wài rén, xíng zhǐ hé xū lù.
方為世外人,行止何須錄。
bǎi nián rù qiè sì, quǎn mǎ tóng yī shù.
百年入篋笥,犬馬同一束。
jiē yǔ fù shì lèi, guī wèi yǒu máo wū.
嗟予縛世累,歸未有茆屋。
jiāng gān bǎi mǔ tián, qīng quán yìng xiū zhú.
江干百畝田,清泉映修竹。
shàng yù táo shì míng, qǐ xū shàng tú zhóu.
尚欲逃世名,豈須上圖軸。
“蠻壑空在目”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仄仄
韻腳:(仄韻) 入聲一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