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咫尺不相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咫尺不相見”全詩
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
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
語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
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
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
語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表達了離別之情和人生的無常。詩人描述了近別和遠別的不同感受。近別時,他的容顏并沒有改變,但內心卻充滿淚水;遠別時,他們雖然相距很遠,但內心卻感同身受。詩人認為人生中無法避免離別,但只有親身經歷了離別的人才能真正體會到親情和愛情的重要性。
蘇軾以自己的經歷來寫作,他說自己最初來到宛丘時,還是一個年輕的少年,和小孩子們一起玩耍,那時他并不知道會有這樣的離別之恨。但是時間流轉,像秋風一樣匆匆過去,他們的別離之情卻永無止境。他們問他何時回歸,他回答說歲月在東方。
詩人在詩中表達了離合的循環,憂愁和喜悅的交替。他長長地嘆息,比喻自己的生命如同飛蓬一樣漂泊無定。他憂愁過多而提前變得蒼白,卻再也沒有見到他所敬重的六一翁(指歐陽修,蘇軾的老師和朋友)。
這首詩詞以簡潔凝練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對離別和生命無常的感慨,以及對親情和友情的珍視。通過描繪自己的個人經歷和感受,他使讀者能夠深入體會到離別的痛苦和無奈,同時也呼喚人們要珍惜眼前的親情和友情。
“咫尺不相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ǐng zhōu chū bié zǐ yóu èr shǒu
潁州初別子由二首
jìn bié bù gǎi róng, yuǎn bié tì zhān xiōng.
近別不改容,遠別涕沾胸。
zhǐ chǐ bù xiāng jiàn, shí yǔ qiān lǐ tóng.
咫尺不相見,實與千里同。
rén shēng wú lí bié, shéi zhī ēn ài zhòng.
人生無離別,誰知恩愛重。
shǐ wǒ lái wǎn qiū, qiān yī wǔ ér tóng.
始我來宛丘,牽衣舞兒童。
biàn zhī yǒu cǐ hèn, liú wǒ guò qiū fēng.
便知有此恨,留我過秋風。
qiū fēng yì yǐ guò, bié hèn zhōng wú qióng.
秋風亦已過,別恨終無窮。
wèn wǒ hé nián guī? wǒ yán suì zài dōng.
問我何年歸?我言歲在東。
lí hé jì xún huán, yōu xǐ dié xiāng gōng.
離合既循環,憂喜迭相攻。
yǔ cǐ zhǎng tài xī, wǒ shēng rú fēi péng.
語此長太息,我生如飛蓬。
duō yōu fā zǎo bái, bú jiàn liù yī wēng.
多憂發早白,不見六一翁。
“咫尺不相見”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十五潸 (仄韻) 去聲十七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