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天氣未應殊”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中秋天氣未應殊”全詩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中秋天氣并無特殊之異,無需用紅紗來照亮座隅。山下白云像匹素織的布,水中明月似浮在圖紙上。未能完成短棹的旅程回到三峽,已經與輕舟約好到五湖漂流。問及登臨的美景如何,明年依然會懷念使君的無憂無慮。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蘇軾在中秋節觀賞月亮的情景。他以平淡的語言表達了對自然景觀的欣賞和對時光流逝的思考。詩中的黃樓席上指的是欣賞月亮的地方,蘇軾觀察到中秋的天氣并無特殊之處,不需要特意裝飾。他描述了山下的白云和水中的明月,以簡潔而準確的詞句,展現了自然景色的美麗和寧靜。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提到了未能完成前往三峽的旅程,但已經與輕舟約好到五湖漂流。這表達了他對自由、無拘束的向往,同時也體現了他對時光流逝的思考。最后兩句詩中,他詢問明年再次登臨時的美景如何,同時表示自己將會懷念這次與朋友一起觀賞月亮的時刻。
賞析:
蘇軾以簡練的筆觸描繪了中秋夜的景象,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述,表達了對自由和美好時光的向往。他以平實的語言,展示了對自然之美的敏銳觀察力和對人生的深刻思考。
詩詞中的山下白云和水中明月,以及未成短棹和已約輕舟的對比,通過自然景色的描繪,傳達了對于人生旅途中未完成的事物和未來的期待。詩的結尾表達了對美景的向往和對過去時光的懷念,展示了詩人對于珍惜當下的態度和對未來的希望。
這首詩詞以簡約而深入的方式,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繪,表達了人對自由、美好時光和對未來的期待和思考。蘇軾以獨特的視角和深刻的感悟,展現了他對自然和人生的獨特理解,使這首詩詞成為了中國古代文學的經典之作。
“中秋天氣未應殊”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hí yuè shí wǔ rì guān yuè huáng lóu xí shàng cì yùn
十月十五日觀月黃樓席上次韻
zhōng qiū tiān qì wèi yīng shū, bù yòng hóng shā zhào zuò yú.
中秋天氣未應殊,不用紅紗照座隅。
shān xià bái yún héng pǐ sù, shuǐ zhōng míng yuè wò fú tú.
山下白云橫匹素,水中明月臥浮圖。
wèi chéng duǎn zhào hái sān xiá, yǐ yuē qīng zhōu fàn wǔ hú.
未成短棹還三峽,已約輕舟泛五湖。
wèi wèn dēng lín hǎo fēng jǐng, míng nián hái yì shǐ jūn wú.
為問登臨好風景,明年還憶使君無。
“中秋天氣未應殊”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七虞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