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我無窮境”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寄我無窮境”全詩
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
舊居無一席,逐客猶遭屏。
結茅得茲地,翳翳村巷永。
數朝風雨涼,畦菊發新穎。
俯仰可卒歲,何必謀二頃。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新居》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新居》是蘇軾于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朝陽照進北林,竹樹散發疏影。
短籬間來回尋找,寄托我的無限情懷。
舊居沒有一塊地兒,逐客還遭遇屏蔽。
筑茅廬在這片土地,昏昏暗暗的鄉村永恒。
經歷了多少風雨涼爽,庭院里的菊花發出新穎。
仰望或低頭,可以度過歲月,何必計較擁有多少土地。
詩意:
《新居》描繪了蘇軾搬遷到新居的場景和他對新居的感慨。詩中朝陽照射進北林,竹樹的影子在疏密之間搖曳。短籬間蘇軾四處尋找著屬于自己的空間,他將自己的情感和無限的思緒寄托在這個新的居所中。舊居中沒有留下一塊土地給他,他像流浪的客人一樣被屏蔽了。然而,在這片茅廬所在的鄉村,他找到了一種永恒的寧靜和安定。經歷了風雨的洗禮,庭院中的菊花煥發出新奇的魅力。蘇軾認為,無論是仰望天空或低頭凝視大地,他都可以度過歲月,因此并不需要過多地計較擁有多少土地。
賞析:
《新居》是蘇軾晚年創作的一首詩詞,表達了他對新居環境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悟。詩中以簡潔的語言描繪了北林的景色和竹樹的散疏影,營造出一種寧靜而恬淡的氛圍。通過短籬間的尋找和對舊居的回憶,蘇軾表達了對過去逝去時光的留戀和對寧靜生活的向往。他將自己的心思和情感寄托在新居之中,認為這個茅廬所在的鄉村給他帶來了永恒的寧靜和心靈的滿足。在詩的結尾,蘇軾提出了一個哲理:人生無論是仰望天空還是低頭凝視大地,都能在歲月中找到滿足和安寧,因此不必過于計較擁有多少物質財富。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展示了蘇軾對生活的深刻思考和對安寧境地的追求,表達了他晚年對人生的豁達和超脫。
“寄我無窮境”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xīn jū
新居
zhāo yáng rù běi lín, zhú shù sàn shū yǐng.
朝陽入北林,竹樹散疏影。
duǎn lí xún zhàng jiān, jì wǒ wú qióng jìng.
短籬尋丈間,寄我無窮境。
jiù jū wú yī xí, zhú kè yóu zāo píng.
舊居無一席,逐客猶遭屏。
jié máo dé zī dì, yì yì cūn xiàng yǒng.
結茅得茲地,翳翳村巷永。
shù cháo fēng yǔ liáng, qí jú fā xīn yǐng.
數朝風雨涼,畦菊發新穎。
fǔ yǎng kě zú suì, hé bì móu èr qǐng.
俯仰可卒歲,何必謀二頃。
“寄我無窮境”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