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與晝公心印合”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素與晝公心印合”全詩
素與晝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圓。
當年步月來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煙。
臺閣山林本無異,故應文字不離禪。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次韻參寥寄少游?或謂為釋元凈作?》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的作品,名為《次韻參寥寄少游?或謂為釋元凈作?》。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巖棲木石已皤然,
交舊何人慰眼前。
素與晝公心印合,
每思秦子意珠圓。
當年步月來幽谷,
拄杖穿云冒夕煙。
臺閣山林本無異,
故應文字不離禪。
中文譯文:
棲息在山石間的樹木已經蒼白無力,
與我交情深厚的人又有誰能安慰我眼前的困境。
我與晝公的心意相合,
常常想念秦子的聰慧。
那年,我步行月光來到幽谷,
拄著拐杖穿云冒煙。
臺閣和山林本是沒有差別的,
因此,我的文字離不開禪修。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對友誼的思念,以及對禪修與自然的追求。
詩的開頭,詩人描述了棲息在巖石之間的樹木已經蒼白無力,這種景象與詩人內心的感受相呼應,傳達了他的孤獨和困境。
接下來,詩人表達了對與他有深厚交情的人的思念和希望能夠得到他們的安慰。這種渴望友情的表達,體現了詩人內心的孤獨和渴望得到關懷的情感。
然后,詩人將自己的內心感受與晝公(可能是一位友人)的心意相合進行了對比,并表達了對秦子(可能是一位智者)聰慧的思念。這一段描述了詩人對于真摯友情和智慧的向往和追求。
接著,詩人回憶起曾經步行月光來到幽谷的時光,以及拄杖穿云冒煙的情景。這部分描繪了詩人對自然和禪修的追求,以及通過親身經歷去感悟生命的意義和內心的寧靜。
最后,詩人提到臺閣和山林本沒有差別,暗示著詩人將宗教的禪修境界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認為文字離不開禪修的影響。這表明詩人在追求內心的寧靜和智慧的同時,也將其融入到自己的創作中。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對自然景觀、友情、智慧和禪修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思念和追求。它展現了蘇軾獨特的審美觀和對人生意義的思考,同時也體現了他在詩歌創作中融入禪修的深刻體驗。
“素與晝公心印合”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ì yùn cān liáo jì shǎo yóu? huò wèi wèi shì yuán jìng zuò?
次韻參寥寄少游?或謂為釋元凈作?
yán qī mù shí yǐ pó rán, jiāo jiù hé rén wèi yǎn qián.
巖棲木石已皤然,交舊何人慰眼前。
sù yǔ zhòu gōng xīn yìn hé, měi sī qín zi yì zhū yuán.
素與晝公心印合,每思秦子意珠圓。
dāng nián bù yuè lái yōu gǔ, zhǔ zhàng chuān yún mào xī yān.
當年步月來幽谷,拄杖穿云冒夕煙。
tái gé shān lín běn wú yì, gù yīng wén zì bù lí chán.
臺閣山林本無異,故應文字不離禪。
“素與晝公心印合”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三梗 (仄韻) 入聲十五合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