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公方上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德公方上冢”全詩
德公方上冢,季路獨留言。
已占蒲魚港,更開松菊園。
從茲來往數,兒女自譍門。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下面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曳著杖子走在長滿青苔的岸邊,系著船只在枯柳的根部。賢德的賈收已經上冢,只有他的兒子留下了字跡。曾經占據蒲魚港,又開辟了松樹和菊花的園子。從那時起,往來的人數不勝數,而賈收的子孫們自豪地守護著門戶。
詩意: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乘船經過賈收水閣的情景。賈收是一個德高望重的人,他已經去世,只有他的兒子留下了一些字跡。詩人描述了岸邊的景色,青苔覆蓋著地面,船只系在枯柳的根部。通過描述賈收的墓地和園子,詩人表達了對賈收的敬仰和景仰之情。他提到賈收的子孫們守護門戶,暗示著賈收一家的聲望和地位。
賞析:
這首詩詞通過描寫景物和敘述故事,展示了蘇軾對賈收的景仰和敬意。詩人運用細膩的描寫手法,將岸邊青苔的清新和船只系在枯柳的景象生動地呈現出來。同時,他通過提及賈收已故和兒子留下字跡的情節,表達了對賈收的敬慕和懷念之情。詩中的蒲魚港、松樹和菊花園象征著賈收的榮譽和成就,而賈收的子孫們守護門戶的形象則凸顯了賈收一家的家族地位和聲望。整首詩詞既展示了蘇軾對賈收的景仰之情,又體現了家族尊嚴和傳承的意義。
總體而言,這首詩詞通過細膩的描寫和巧妙的情感表達,展示了蘇軾對賈收的景仰之情,并通過賈收一家的故事,探討了家族的傳承和尊嚴的主題。這首詩詞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給讀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德公方上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chéng zhōu guò jiǎ shōu shuǐ gé, shōu bù zài, jiàn qí zi, sān shǒu
乘舟過賈收水閣,收不在,見其子,三首
yè zhàng qīng tái àn, xì chuán kū liǔ gēn.
曳杖青苔岸,系船枯柳根。
dé gōng fāng shàng zhǒng, jì lù dú liú yán.
德公方上冢,季路獨留言。
yǐ zhàn pú yú gǎng, gèng kāi sōng jú yuán.
已占蒲魚港,更開松菊園。
cóng zī lái wǎng shù, ér nǚ zì yīng mén.
從茲來往數,兒女自譍門。
“德公方上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腫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