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怪是直”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珍怪是直”全詩
民無用物,珍怪是直。
播厥熏木,腐余是穡。
貪夫污吏,鷹摯狼食。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陶勸農六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陶勸農六首》是宋代文學家蘇軾所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天禍爾土,不麥不稷。
天災降臨于土地,沒有麥子和稷米。
民無用物,珍怪是直。
人民沒有可用之物,反而珍視奇怪之物。
播厥熏木,腐余是穡。
播種熏制木材,腐爛的余渣成了糧食。
貪夫污吏,鷹摯狼食。
貪婪的人和腐敗的官員,如同鷹和狼一樣掠奪。
詩意:
這首詩詞主要表達了蘇軾對當時社會現象的批評和對農民的關懷。詩中描述了天災降臨,導致農作物減產,人民生活困難。同時,蘇軾指責社會上的貪婪和腐敗現象,使得富貴者得到更多的資源,而普通民眾卻陷入困境。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直接表達了蘇軾對社會不公和對農民困境的憤怒和憂慮。通過對自然災害和社會現象的描繪,詩中展現了一種對社會不公的強烈譴責和對普通人民的同情。蘇軾以犀利的筆觸,揭示了社會中的弊端和貪婪現象,呼吁社會關注農民的生活狀況,并批評貪官污吏的行為。整首詩語言簡練、形象生動,通過對農業生產和社會現象的對比,表達了作者對社會公平和農民福祉的關切,具有深刻的社會批判意義。
“珍怪是直”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táo quàn nóng liù shǒu
和陶勸農六首
tiān huò ěr tǔ, bù mài bù jì.
天禍爾土,不麥不稷。
mín wú yòng wù, zhēn guài shì zhí.
民無用物,珍怪是直。
bō jué xūn mù, fǔ yú shì sè.
播厥熏木,腐余是穡。
tān fū wū lì, yīng zhì láng shí.
貪夫污吏,鷹摯狼食。
“珍怪是直”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入聲十三職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