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頗笑玉川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頗笑玉川子”全詩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
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
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游惠山》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游惠山》是蘇軾所寫的一首詩詞,描述了他在惠山游玩時的一段經歷和感受。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敲火發山泉,
烹茶避林樾。
明窗傾紫盞,
色味兩奇絕。
敲擊火爐使山泉發出聲響,
烹煮茶水躲避樹林的幽靜。
透明的窗戶傾斜著紫色的茶杯,
色彩和味道都非常絕妙。
吾生眠食耳,
一飽萬想滅。
頗笑玉川子,
饑弄三百月。
我生命中只顧睡眠和飲食,
一旦滿足,萬種思緒都消失。
我對著玉川子大笑,
饑餓把三百個月亮玩弄起來。
豈如山中人,
睡起山花發。
一甌誰與共,
門外無來轍。
與那些居住在山中的人相比,
我一覺醒來,山花已經盛開。
一瓢茶誰來與我共享,
門外沒有任何蹤跡。
詩意和賞析:
《游惠山》這首詩詞以描繪作者在惠山游玩時的情景為主線,表達了蘇軾對自然景色和生活的贊美,以及對物質欲望和名利的超脫態度。
在詩的開頭,作者通過敲擊火爐和烹煮茶水的場景,展現了自然界中的聲音和味道,以及對自然環境的避世之態。明窗傾斜的紫色茶杯呈現出一種奇妙的色彩和味道,使人感受到獨特的美妙體驗。
接下來的幾句描述了作者對生活的態度。他將生命中的需求局限于睡眠和飲食,并認為一旦滿足這些基本需求,一切煩惱和思緒都會消失。這種態度體現了對俗世的超然追求,表達了對名利和物質欲望的超越。
在最后兩句詩中,作者與山中的人進行對比。山中人是指那些與自然緊密聯系、追求心靈自由的人。作者用睡起山花發來形容山中人的境界,意味著他們與自然融為一體,能夠領悟到山花開放的美好景象。
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的孤獨和超然。他期望有人能與他一同分享一瓢茶,但門外卻沒有任何人來。這種境況強調了作者的獨立和超脫,他能夠享受孤寂的自由,與世隔絕。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描繪了蘇軾在惠山游玩時的心境,表現出他對自然的贊美和對紅塵世界的超脫態度。通過對物質欲望的超越,他追求內心的寧靜和自由,與自然融為一體,達到了一種超然的境界。
“頗笑玉川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óu huì shān
游惠山
qiāo huǒ fā shān quán, pēng chá bì lín yuè.
敲火發山泉,烹茶避林樾。
míng chuāng qīng zǐ zhǎn, sè wèi liǎng qí jué.
明窗傾紫盞,色味兩奇絕。
wú shēng mián shí ěr, yī bǎo wàn xiǎng miè.
吾生眠食耳,一飽萬想滅。
pō xiào yù chuān zi, jī nòng sān bǎi yuè.
頗笑玉川子,饑弄三百月。
qǐ rú shān zhōng rén, shuì qǐ shān huā fā.
豈如山中人,睡起山花發。
yī ōu shuí yǔ gòng, mén wài wú lái zhé.
一甌誰與共,門外無來轍。
“頗笑玉川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仄平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