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指孤舟一葉輕”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笑指孤舟一葉輕”全詩
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送君行。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對該詩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知君此去便歸耕,
笑指孤舟一葉輕。
待向三茅乞靈雨,
半篙流水送君行。
譯文:
我知道你此去將回歸田園勞作,
笑指著孤舟如一片輕飄的葉子。
等待在三茅山祈求神靈降下雨水,
用半根篙桿推動著流水送你離去。
詩意:
這首詩描述了蘇軾和孟震一同游歷常州僧舍的情景。詩中的“知君此去便歸耕”表明詩人了解孟震將離開游歷之地,回歸平凡的田園生活。他笑著指著一只孤舟,象征著他的離別輕巧自如。
接下來,詩人描述了孟震即將離去的場景。他說要去三茅山祈求靈雨,這里的“三茅”指的是古代道教中的三茅仙山,是道教信仰中的重要地點。孟震希望得到神靈的庇佑,以便在離別后的歸耕之路上有足夠的雨水滋潤農田。最后一句表達了詩人推動船只,讓流水送行的意境。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離別時的情景,通過對孟震的離去和離別場景的描寫,表達了詩人對朋友的祝福和離別之情。整首詩情感簡潔而深刻,以平實的語言傳遞出作者對友人的深情厚意。其中,“知君此去便歸耕”一句凝聚了對朋友回歸平凡生活的理解和祝福,而“笑指孤舟一葉輕”則展示了輕松愉快的離別態度。
詩中的“三茅乞靈雨”一句揭示了古代人對天氣的依賴和對自然力量的祈求,體現了人與自然的緊密關系。最后一句“半篙流水送君行”將離別場景描繪得生動而富有情感,展現了詩人的真情實感。
整首詩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作者的情感,展示了蘇軾在離別時的坦然和對友人的美好祝愿,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笑指孤舟一葉輕”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yǔ mèng zhèn tóng yóu cháng zhōu sēng shè sān shǒu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三首
zhī jūn cǐ qù biàn guī gēng, xiào zhǐ gū zhōu yī yè qīng.
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
dài xiàng sān máo qǐ líng yǔ, bàn gāo liú shuǐ sòng jūn xíng.
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送君行。
“笑指孤舟一葉輕”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平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八庚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