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手狂詞未必工”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醉手狂詞未必工”全詩
魯叟錄詩應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風。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孔周翰二絕 再觀邸園留題》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孔周翰二絕 再觀邸園留題》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小園香霧曉蒙籠,
醉手狂詞未必工。
魯叟錄詩應有取,
曲收彤管邶鄘風。
詩意:
這首詩詞表達了蘇軾在觀賞孔周翰的園林時的感受和思考。詩人看到園中的香霧,在清晨中彌漫,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他認為自己寫下的狂放之詞,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才華之作。他引用了魯叟之言,認為寫詩應該有所取舍,應該吸納邶鄘兩地的音樂風格。
賞析:
這首詩詞以簡練的語言展現了蘇軾對自己創作的思考和對古人文化的借鑒。首句“小園香霧曉蒙籠”描繪了園中的景色,香霧彌漫的畫面給人以神秘感和禪意。接著,蘇軾自謙自己的才華,認為自己寫的狂放之詞未必是真正的工夫。這種自謙反映了蘇軾對自身才華的審視和追求,展現了他對詩歌創作的嚴謹態度。
接下來的兩句“魯叟錄詩應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風”引用了古代文人魯叟的言論,強調了詩人在創作中應該有所取舍,不僅要自由自在地發揮,還應該吸收邶鄘兩地的音樂風格。這種借鑒古人經驗的態度展示了蘇軾對傳統文化的尊重和對創作技巧的追求。
整首詩詞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了蘇軾內心的思考和對詩歌創作的態度。結合了景物描寫和文化引用,展現了蘇軾的才華和對傳統文化的熱愛。
“醉手狂詞未必工”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kǒng zhōu hàn èr jué zài guān dǐ yuán liú tí
和孔周翰二絕 再觀邸園留題
xiǎo yuán xiāng wù xiǎo méng lóng, zuì shǒu kuáng cí wèi bì gōng.
小園香霧曉蒙籠,醉手狂詞未必工。
lǔ sǒu lù shī yīng yǒu qǔ, qū shōu tóng guǎn bèi yōng fēng.
魯叟錄詩應有取,曲收彤管邶鄘風。
“醉手狂詞未必工”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一東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