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聞陶令開三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近聞陶令開三徑”全詩
五畝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輞川圖。
近聞陶令開三徑,應許揚雄寄一區。
晚歲與君同活計,如云牲鴨散平湖。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宅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宅圖》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樂天早退今安有,
摩詰長閑古亦無。
五畝自栽池上竹,
十年空看輞川圖。
近聞陶令開三徑,
應許揚雄寄一區。
晚歲與君同活計,
如云牲鴨散平湖。
詩意:
這首詩詞描述了詩人蘇軾與李伯時的友誼和他們對于時光流逝的感慨。蘇軾對自己的離退感到無奈,認為自己早早地離開了官場,如今安身何處?而世人對于名利的追求,不論古今,都難以避免。蘇軾回憶起自己曾與李伯時一同品味的樂趣,以及他們曾一起欣賞過的李伯時畫的《輞川圖》。然而,時光飛逝,已經過去了十年,他們只能空慕往昔的美好時光。
蘇軾聽說陶令(指陶淵明)開辟了三條小徑,意味著他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蘇軾希望能與他一同分享這種心境。而揚雄(指揚雄《法言》作者)也應該能夠寄托一片詩意之區域。在晚年,蘇軾希望與好友李伯時一同過上悠閑自得的生活,就像云和鴨子隨意游散在平湖之上。
賞析:
這首詩詞展現了蘇軾對于名利功成名就的追求的淡漠態度,他更加注重心靈的自在和友情的珍貴。通過描繪自然景物和友誼的情感,詩人表達了對于逝去時光的無奈和對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他希望與李伯時一同享受晚年的寧靜與悠閑,超脫世俗的桎梏,追求內心的安寧和自由。
蘇軾在詩中運用了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以及自然景物的描繪,展示了他對于自由自在生活追求的態度。他對于友情的珍視和對于歲月流轉的感慨,使這首詩詞充滿了深情和詩意。這首詩詞在表達詩人的內心世界和對自然、友情的領悟上,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
“近聞陶令開三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ǐ bó shí huà qí dì liàng gōng jiù zhái tú
李伯時畫其弟亮功舊宅圖
lè tiān zǎo tuì jīn ān yǒu, mó jí zhǎng xián gǔ yì wú.
樂天早退今安有,摩詰長閑古亦無。
wǔ mǔ zì zāi chí shàng zhú, shí nián kōng kàn wǎng chuān tú.
五畝自栽池上竹,十年空看輞川圖。
jìn wén táo lìng kāi sān jìng, yīng xǔ yáng xióng jì yī qū.
近聞陶令開三徑,應許揚雄寄一區。
wǎn suì yǔ jūn tóng huó jì, rú yún shēng yā sàn píng hú.
晚歲與君同活計,如云牲鴨散平湖。
“近聞陶令開三徑”平仄韻腳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十五徑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