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器殘缺世已忘”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古器殘缺世已忘”全詩
風松瀑布已清絕,更愛玉佩聲瑯珰。
自従鄭衛亂雅樂,古器殘缺世已忘。
千家寥落獨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閱興亡。
世人不容獨反古,強以新曲求鏗鏘。
微音淡弄忽變轉,數聲浮脆如笙簧。
無情枯木今尚爾,何況古意墮渺茫。
江空月出人響絕,夜闌更請彈文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舟中聽大人彈琴》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舟中聽大人彈琴》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作者在船中聆聽大人彈琴的情景。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譯文:
在江浦的夜晚,琴聲如漏水般激昂,我謙卑地側身傾聽。風吹拂著松樹,瀑布的聲音清澈動人,但我更鐘愛玉佩的鏗鏘聲響。自從鄭國和衛國的雅樂遭到破壞,古老的樂器殘缺不全,世人已經忘記了它們。千家萬戶都凋敝寥落,只有孤零零的一把琴留存著,它像是一位不朽的仙人,目睹著興亡的變遷。然而,世人不欣賞這種獨立的返古之風,他們強求新曲要鏗鏘有力。微弱的琴音輕輕搖曳,時而轉變,幾聲如笙簧般輕盈。現在,冷酷無情的木頭依然存在,何況那些古老的情感早已消逝不見。江水空曠,月亮升起,人聲漸息,夜深了,請繼續彈奏《文王》之曲。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蘇軾自身的觀察和感受為基礎,通過描寫夜晚在船上傾聽琴聲的情景,表達了作者對傳統音樂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思考。
詩中,蘇軾首先描述了彈琴的聲音,夜晚的江浦中,琴音如漏水般激昂,展現了音樂的獨特魅力。接著,他表達了對樂器的喜愛,尤其鐘情于玉佩的鏗鏘聲響,顯示了他對美妙音韻的敏感和獨特品味。
接下來,蘇軾回憶了鄭國和衛國雅樂的衰敗,古樂器的殘缺和被遺忘,抒發了對傳統文化沉淪的悲憫之情。他認為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輕視和忽視,導致了這些古老樂器的凋零,只有孤獨的一把琴幸存,象征著古老智慧的延續和見證者的存在。
然而,蘇軾指出,現代人更傾向于追求新穎的音樂,對于這種返古的風格不感興趣。他以微弱的琴音形容這種返古之風的漸行漸遠,幾聲如笙簧般輕盈,傳遞出對傳統音樂的細膩描繪。
最后,蘇軾描述了江水空曠、夜深人靜的情景,邀請琴師繼續演奏《文王》之曲,表達了對古老音樂的敬意和對傳統文化的堅守。
整首詩詞以蘇軾自身的情感和思考為基礎,通過對琴聲、樂器、傳統文化和現代審美的對比,傳達作者對傳統音樂的熱愛和對傳統文化的憂慮。他表達了對古老樂器的珍視和對傳統音樂之美的贊美,同時抱怨現代社會對傳統文化的冷漠和對返古之風的排斥。這首詩詞通過音樂的描寫和對古老樂器的思考,以及對現代審美趨勢的反思,展示了蘇軾對傳統文化的珍惜和對美學價值的追求。
“古器殘缺世已忘”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zhōu zhōng tīng dà rén tán qín
舟中聽大人彈琴
tán qín jiāng pǔ yè lòu shuǐ, liǎn rèn qiè tīng dú jī áng.
彈琴江浦夜漏水,斂衽竊聽獨激昂。
fēng sōng pù bù yǐ qīng jué, gèng ài yù pèi shēng láng dāng.
風松瀑布已清絕,更愛玉佩聲瑯珰。
zì cóng zhèng wèi luàn yǎ yuè, gǔ qì cán quē shì yǐ wàng.
自従鄭衛亂雅樂,古器殘缺世已忘。
qiān jiā liáo luò dú qín zài, yǒu rú lǎo xiān bù sǐ yuè xīng wáng.
千家寥落獨琴在,有如老仙不死閱興亡。
shì rén bù róng dú fǎn gǔ, qiáng yǐ xīn qǔ qiú kēng qiāng.
世人不容獨反古,強以新曲求鏗鏘。
wēi yīn dàn nòng hū biàn zhuǎn, shù shēng fú cuì rú shēng huáng.
微音淡弄忽變轉,數聲浮脆如笙簧。
wú qíng kū mù jīn shàng ěr, hé kuàng gǔ yì duò miǎo máng.
無情枯木今尚爾,何況古意墮渺茫。
jiāng kōng yuè chū rén xiǎng jué, yè lán gèng qǐng dàn wén wáng.
江空月出人響絕,夜闌更請彈文王。
“古器殘缺世已忘”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
韻腳:(平韻) 下平七陽 (仄韻) 去聲二十三漾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