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童煙外倚墻看”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村童煙外倚墻看”全詩
騶子雨中乘馬去,村童煙外倚墻看。
鴉啼冢木秋風急,鷺立漁船夜水干。
花似去年堪折贈,插花人去淚闌干。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講武臺南有感?此詩為黃庭堅作?》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講武臺南有感?此詩為黃庭堅作?》是一首由宋代文學家蘇軾創作的詩詞。以下是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山城九月冒朝寒,
講武臺南路屈盤。
騶子雨中乘馬去,
村童煙外倚墻看。
鴉啼冢木秋風急,
鷺立漁船夜水干。
花似去年堪折贈,
插花人去淚闌干。
中文譯文:
在九月的山城冒著寒冷的朝露,
講武臺南路蜿蜒曲折。
騶子在雨中騎馬離去,
村童在煙霧中倚墻觀望。
烏鴉在冢木上啼叫,秋風凜冽,
白鷺站在漁船上,夜水干涸。
花兒看起來像去年那般美麗,可以采摘贈送,
插花的人已經離去,淚水已經干涸。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九月山城的景象,以及蘇軾對于歲月流轉和離別的感慨。詩人通過描寫山城的景色和人物,表達了對時光流逝和離散別離的思考和感慨。
詩的開頭,山城九月冒著朝寒的景象,給人一種寒意襲人的感覺。講武臺南路蜿蜒曲折,形容了路途的曲折和崎嶇。騶子在雨中騎馬離去,村童倚墻觀望,呈現了人物的離別場景。
接下來,詩人描寫了烏鴉啼叫、秋風凜冽的景象,以及白鷺站在漁船上,夜水干涸的情景。這些形象突出了季節的變化和自然界的冷寂,與人物的離去相呼應。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對過去美好時光的留戀和對離別的傷感。花兒看起來像去年那樣美麗,可以采摘贈送,然而插花的人已經離去,詩人的淚水也已經干涸。這種對離別和歲月流轉的思考,表達了詩人對逝去時光和故人的懷念之情。
整首詩雖然篇幅不長,但通過描繪自然景色和人物離別的場景,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生命易逝和離別的感慨和思考。它以簡潔的語言和具體的形象,表達了人們對于歲月流轉、離散別離的深切感受,展現了蘇軾獨特的感慨和才情。
“村童煙外倚墻看”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jiǎng wǔ tái nán yǒu gǎn? cǐ shī wèi huáng tíng jiān zuò?
講武臺南有感?此詩為黃庭堅作?
shān chéng jiǔ yuè mào cháo hán, jiǎng wǔ tái nán lù qū pán.
山城九月冒朝寒,講武臺南路屈盤。
zōu zi yǔ zhōng chéng mǎ qù, cūn tóng yān wài yǐ qiáng kàn.
騶子雨中乘馬去,村童煙外倚墻看。
yā tí zhǒng mù qiū fēng jí, lù lì yú chuán yè shuǐ gàn.
鴉啼冢木秋風急,鷺立漁船夜水干。
huā shì qù nián kān zhé zèng, chā huā rén qù lèi lán gān.
花似去年堪折贈,插花人去淚闌干。
“村童煙外倚墻看”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平仄仄平仄
韻腳:(平韻) 上平十四寒 (仄韻) 去聲十五翰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