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不出晴無用”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先生不出晴無用”全詩
微明燈火耿殘夢,半濕簾櫳浥舊香。
高浪隱床吹甕盎,暗風驚樹擺琳瑯。
先生不出晴無用,留與空階滴夜長。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連雨江漲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連雨江漲二首》是蘇軾創作的一首詩詞,描繪了連綿的雨夜景象。以下是對該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急雨蕭蕭作晚涼,
臥聞榕葉響長廊。
微明燈火耿殘夢,
半濕簾櫳浥舊香。
高浪隱床吹甕盎,
暗風驚樹擺琳瑯。
先生不出晴無用,
留與空階滴夜長。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連綿不斷的雨夜景象。雨下得急促,整個夜晚都籠罩在涼意之中。作者躺在床上,聽到榕樹葉子在長廊上沙沙作響的聲音。微弱的燈火閃爍,使他的殘余夢境清晰可見。簾櫳半濕,散發著舊時的香氣。高浪隱匿床下,吹拂著裝有酒的甕和盎。暗風吹動著樹木,使它們搖曳有序,宛如珍寶琳瑯擺放。作者深知在這樣的雨夜中,出門也是無用的,于是他留在空階上,繼續傾聽雨聲滴落,夜晚也因此變得漫長。
賞析:
這首詩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一個雨夜的景象,展現了作者對細節的敏感和獨特的審美觸覺。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描寫手法,使讀者仿佛置身于雨夜之中,感受到雨水的急促和涼意。通過描寫榕葉響動、微明燈火、濕潤的簾櫳和吹拂的樹木,詩人創造出一種寂靜而又蒼涼的氛圍。在這樣的夜晚,作者選擇留在空階上,安靜地傾聽雨聲,表現出他對自然的敬畏和與大自然的共鳴。
蘇軾以簡潔而準確的語言,傳達了雨夜的幽寂和寂靜。他通過細致入微的描寫,將讀者的情感與自然景象融為一體,使人們在閱讀中感受到大自然的力量和美感。整首詩以雨夜為背景,通過描繪細節,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受力和對自然的深刻體驗,給人一種深沉而凄美的情感體驗。這首詩既展現了蘇軾的藝術才華,又表達了他對人生和自然的思考,是一首充滿哲理和意境的佳作。
“先生不出晴無用”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lián yǔ jiāng zhǎng èr shǒu
連雨江漲二首
jí yǔ xiāo xiāo zuò wǎn liáng, wò wén róng yè xiǎng cháng láng.
急雨蕭蕭作晚涼,臥聞榕葉響長廊。
wēi míng dēng huǒ gěng cán mèng, bàn shī lián lóng yì jiù xiāng.
微明燈火耿殘夢,半濕簾櫳浥舊香。
gāo làng yǐn chuáng chuī wèng àng, àn fēng jīng shù bǎi lín láng.
高浪隱床吹甕盎,暗風驚樹擺琳瑯。
xiān shēng bù chū qíng wú yòng, liú yǔ kōng jiē dī yè zhǎng.
先生不出晴無用,留與空階滴夜長。
“先生不出晴無用”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韻腳:(仄韻) 去聲二宋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