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故人應大笑”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山中故人應大笑”全詩
臥聞客至倒屣迎,兩眼蒙籠余睡色。
城東泗水步可到,路轉河洪翻雪白。
安得青絲絡駿馬,蹙踏飛波柳陰下。
奮身三丈兩蹄間,振鬣長鳴聲自干。
少年狂興久已謝,但憶嘉陵繞劍關。
劍關大道車方軌,君自不去歸何難。
山中故人應大笑,筑室種柳何時還。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與顏長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種柳》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這首詩詞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和子由與顏長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種柳》。以下是對這首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中文譯文:
清晨坐官府,坐在寒冷的床榻上,
回來后閉門閣,整日閑散。
躺下時聽見客人來了,我趕緊換好鞋迎接,
兩只眼睛還帶著睡意。
城東有一條小溪,步行可到,
轉過路口,河水翻滾著雪白的浪花。
我多么希望能有一匹駿馬,
踏著飛波,在柳樹的陰影下快馳。
奮身躍起,三丈高,兩蹄間飛濺著波浪,
振動著鬃毛,長鳴聲在空中回蕩。
年少時的狂興已經久已消退,
只是回憶著嘉陵江繞過劍門關。
劍門關上的大道車轍明顯,
你自己不去歸還有何難?
山中的老友應該大笑不止,
筑房子種柳樹何時能夠再來?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描繪了蘇軾平日的生活和內心的情感。詩人在官府的床榻上清晨坐著,感到寒冷和孤獨。回到家后,他閉門不出,整天過著閑散的生活。然而,當有客人來訪時,他依然急忙起身迎接,雖然眼睛還帶著睡意。這種場景揭示了蘇軾作為文人官員的生活,表達了他渴望社交和交流的心情。
詩中提到的城東泗水是一條小溪,通過步行即可到達。河水在路口處翻滾,形成雪白的浪花。蘇軾幻想著能夠騎著駿馬,踏著波浪,在垂柳的陰影下奔馳。這種愿望反映了他對自由和奔放的向往,同時也揭示了他對自然風景的熱愛。
在詩的后半部分,蘇軾表達了對年少時狂放不羈的情感的懷念。他回憶起嘉陵江繞過劍門關的美景,劍門關大道上的車轍仍然清晰可見。他向朋友提問,為何不再去劍門關歸來?這是一種對過去的懷舊和對友情的思念之情。詩的結尾,蘇軾希望能再次造訪山中的友人,一起修建房屋,種植柳樹,共度時光。
整首詩詞通過描繪詩人的日常生活、對自然美景的向往以及對過去的回憶,表達了蘇軾內心的情感和對友情的思念。這首詩詞展示了蘇軾獨特的感受力和對自然、人情的細膩觸動,具有深情和意境的特點。
“山中故人應大笑”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yǔ yán zhǎng dào tóng yóu bǎi bù hóng xiāng dì zhù tíng zhǒng liǔ
和子由與顏長道同游百步洪相地筑亭種柳
píng míng zuò yá bù nuǎn xí, guī lái bì gé xián zhōng rì.
平明坐衙不暖席,歸來閉閣閑終日。
wò wén kè zhì dào xǐ yíng, liǎng yǎn méng lóng yú shuì sè.
臥聞客至倒屣迎,兩眼蒙籠余睡色。
chéng dōng sì shuǐ bù kě dào, lù zhuǎn hé hóng fān xuě bái.
城東泗水步可到,路轉河洪翻雪白。
ān dé qīng sī luò jùn mǎ, cù tà fēi bō liǔ yīn xià.
安得青絲絡駿馬,蹙踏飛波柳陰下。
fèn shēn sān zhàng liǎng tí jiān, zhèn liè cháng míng shēng zì gàn.
奮身三丈兩蹄間,振鬣長鳴聲自干。
shào nián kuáng xìng jiǔ yǐ xiè, dàn yì jiā líng rào jiàn guān.
少年狂興久已謝,但憶嘉陵繞劍關。
jiàn guān dà dào chē fāng guǐ, jūn zì bù qù guī hé nán.
劍關大道車方軌,君自不去歸何難。
shān zhōng gù rén yīng dà xiào, zhù shì zhǒng liǔ hé shí hái.
山中故人應大笑,筑室種柳何時還。
“山中故人應大笑”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
韻腳:(仄韻) 去聲十八嘯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