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去船來自不停”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船去船來自不停”全詩
可憐千古長如昨,船去船來自不停。
浩浩長江赴滄海,紛紛過客似浮萍。
誰能坐待山月出,照見寒影高伶俜。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以下是它的中文譯文:
山頭孤石遠亭亭,
江轉船回石似屏。
可憐千古長如昨,
船去船來自不停。
浩浩長江赴滄海,
紛紛過客似浮萍。
誰能坐待山月出,
照見寒影高伶俜。
詩意:
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位于忠州南部數十里處的望夫臺景象。詩中的主人公站在山頭,眺望遠方,孤獨的石頭和遠處的亭子清晰可見。江水轉彎時,船只像是繞過一塊巨大的石屏一樣。詩人感慨萬千,覺得千年過去了,卻感覺像是昨天一樣,船只來來往往,從未停息。長長的江水奔流向大海,過往的人們猶如漂浮的浮萍。詩人希望有人能坐在這里等待山月的升起,照亮高高的寒影。
賞析:
這首詩以簡潔而富有意境的語言,描繪了一個靜謐而寂寥的景象。山頭上的孤石和遠處的亭子構成了一幅寂靜而美麗的畫面,而江水轉彎時船只繞過石屏的描寫則增添了一絲動感。詩人通過對時間和流動的描述,表達了對歲月流轉的感慨,人們的來往如同浮萍,轉瞬即逝。然而,詩人仍然期待有人能夠在這里坐下,靜待山月升起,照亮那高高的寒影,抓住瞬間的美好。
整首詩以山水之景為背景,折射了詩人對人生的思考和感慨,也借景抒發了對時光流逝和生命短暫的感慨。通過細膩的描寫和意象的運用,詩人將景物和情感巧妙地融為一體,給讀者帶來了深深的思索和共鳴。
“船去船來自不停”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wàng fū tái? zài zhōng zhōu nán shù shí lǐ?
望夫臺?在忠州南數十里?
shān tóu gū shí yuǎn tíng tíng, jiāng zhuǎn chuán huí shí shì píng.
山頭孤石遠亭亭,江轉船回石似屏。
kě lián qiān gǔ zhǎng rú zuó, chuán qù chuán lái zì bù tíng.
可憐千古長如昨,船去船來自不停。
hào hào cháng jiāng fù cāng hǎi, fēn fēn guò kè shì fú píng.
浩浩長江赴滄海,紛紛過客似浮萍。
shuí néng zuò dài shān yuè chū, zhào jiàn hán yǐng gāo líng pīng.
誰能坐待山月出,照見寒影高伶俜。
“船去船來自不停”平仄韻腳
平仄: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下平九青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