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破坱圠”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暴雨破坱圠”全詩
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風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只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顧有移文慚。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過廬山下》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過廬山下》是蘇軾的一首詩詞,描繪了他經過廬山時的景觀和感受。以下是詩詞的中文譯文、詩意和賞析:
過廬山下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雁沒失東嶺,龍騰風西龕。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五老數松雪,只溪落天潭。
雖云默禱應,顧有移文慚。
譯文:
經過廬山下
亂云欲籠罩山,勢如飄風向南。
群山云霧相應和,勇往直沖爭驂驔。
可憐山谷中的花草,時而出現紫色翠綠的霧氣。
雁兒消失在東嶺,龍騰飛舞于西龕。
一時人們歡聚一堂,笑語盈座,百態各異地交談。
暴雨打破了田地的土坡,清風吹掃著醉意。
我該回到何處,這里簡陋而足夠安靜。
高高的紫霄峰,幽幽的白石庵。
五位老人數著松樹上的雪花,只見小溪倒映著天空。
雖然我默默祈禱應有回應,但對于移文(詩詞)的追求感到慚愧。
詩意和賞析:
《過廬山下》這首詩詞以廬山為背景,描繪了蘇軾經過廬山時所見所感。詩中以山峰云霧、花草和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表現出山水之間的壯麗和靈動。詩人用形容詞和動詞勾勒出亂云欲籠罩山峰的景象,形容山勢如飄風般向南擴散,給人以壯麗的視覺沖擊。群山云霧相互呼應,營造出一種神秘而奇特的氛圍。
在山谷中,出現了紫色和翠綠的霧氣,給人以美好的感受。雁兒消失在東嶺,龍騰飛舞于西龕,形象地描繪了山谷的景象。接下來,詩人描述了一場歡聚的場景,人們笑語盈座,百態各異地交談,展現出生動活潑的畫面。暴雨打破了田地的土坡,清風吹掃著醉意,給人以清新和舒爽的感覺。
最后兩句表達了詩人的思考和感慨。詩人意識到自己該回到何處,這里簡陋但足夠安靜,暗示了對清靜和內心深處的向往。紫霄峰高聳入云,白石庵幽靜幽深,給人以超然的感受。詩人通過描繪五位老人數著松樹上的雪花和溪水倒映天空的景象,展示了山水之間的靜謐和美好。
整首詩以景物描寫為主,通過對廬山的描繪,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的熱愛和對清靜境地的向往。詩中運用了形容詞、動詞等生動的描寫手法,給人以直觀而深刻的印象。詩意深遠,既展現了山水之美,又抒發了詩人對內心世界的追求和思考。整首詩以自然景觀為載體,通過描寫展現了詩人對自由、寧靜和內心境界的追求。
“暴雨破坱圠”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guò lú shān xià
過廬山下
luàn yún yù mái shān, shì yǔ piāo fēng nán.
亂云欲霾山,勢與飄風南。
qún jī xiāng yìng hé, yǒng wǎng zhēng cān diàn.
群隮相應和,勇往爭驂驔。
kě lián huì wèi zhōng, shí chū zǐ cuì lán.
可憐薈蔚中,時出紫翠嵐。
yàn méi shī dōng lǐng, lóng téng fēng xī kān.
雁沒失東嶺,龍騰風西龕。
yī shí gōng zuò xiào, bǎi tài biàn lì tán.
一時供坐笑,百態變立談。
bào yǔ pò yǎng yà, qīng biāo sǎo hún hān.
暴雨破坱圠,清飆掃渾酣。
kuò rán guī hé chǔ, lòu yǐ ān zú kān.
廓然歸何處,陋矣安足戡。
tíng tíng zǐ xiāo fēng, yǎo yǎo bái shí ān.
亭亭紫霄峰,窈窈白石庵。
wǔ lǎo shù sōng xuě, zhǐ xī luò tiān tán.
五老數松雪,只溪落天潭。
suī yún mò dǎo yīng, gù yǒu yí wén cán.
雖云默禱應,顧有移文慚。
“暴雨破坱圠”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仄仄仄
韻腳: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