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喪雖云久”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道喪雖云久”全詩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懶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阿奴須碌碌,門戶要全生。
舊隱三年別,杉松好在不。
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閉戶時尋夢,無人可說愁。
還來送別處,雙淚寄南州。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子由初到陳州見寄二首次韻》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子由初到陳州見寄二首次韻》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道喪雖云久,吾猶及老成。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懶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阿奴須碌碌,門戶要全生。
舊隱三年別,杉松好在不。
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閉戶時尋夢,無人可說愁。
還來送別處,雙淚寄南州。
中文譯文:
初次到達陳州,我寫下了這首詩給子由。
道德的崩潰雖然已經久遠,但我仍然未能老成。
如今各自衰老晚年,怎樣還能治理刑名之事呢?
懶散者便自顧不暇,疏狂者卻自以為是高尚明智。
阿奴(指自己)必須勤奮努力,家門和事業都要興旺發達。
曾經隱居三年離別,杉樹和松樹還好嗎?
我現在仍然情深意切,但這份感情恐怕無法實現。
閉門時追尋夢幻,無人可以傾訴憂愁。
我又去送別別處,雙淚寄往南州。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給朋友子由的信中所附的兩首詩。詩中表達了蘇軾對自己日漸老去和社會道德淪喪的感嘆,以及對子由的祝福和離別的傷感。
詩的開頭,蘇軾提到道德的崩潰雖然已經久遠,但他仍感到自己未能老成,可能指自己的功業未能如愿。接著,他觀察到當時的社會衰敗和晚年之態,質疑治理刑名之事是否還有意義。
詩中出現了懶惰和疏狂的對比,懶惰的人只顧自己的私利,而疏狂的人則自以為高尚明智,這種現象使蘇軾感到憂慮,他認為自己必須勤奮努力,保持家門和事業的興旺。
接下來,蘇軾提到自己曾經隱居三年,離別的情景。他問及杉樹和松樹的情況,可能是以此寄托自己對隱居生活的依戀和思念之情。然后,他表達了自己仍然情深意切,但這份感情恐怕無法實現的憂慮。
最后兩句詩中,蘇軾描述了自己閉門時尋夢,無人可以傾訴憂愁的狀態。他又提到自己去別的地方送別,寄去雙淚到南州,表達了對離別的傷感和思念之情。
整首詩抒發了蘇軾對于社會道德淪喪和個人境遇的憂慮,同時也表達了對朋友子由的祝福和離別的傷感,情感真摯而深沉。
“道喪雖云久”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zi yóu chū dào chén zhōu jiàn jì èr shǒu cì yùn
和子由初到陳州見寄二首次韻
dào sàng suī yún jiǔ, wú yóu jí lǎo chéng.
道喪雖云久,吾猶及老成。
rú jīn gè shuāi wǎn, nà gèng zhì xíng míng.
如今各衰晚,那更治刑名。
lǎn duò biàn chū sàn, shū kuáng tuō shèng míng.
懶惰便樗散,疏狂托圣明。
ā nú xū lù lù, mén hù yào quán shēng.
阿奴須碌碌,門戶要全生。
jiù yǐn sān nián bié, shān sōng hǎo zài bù.
舊隱三年別,杉松好在不。
wǒ jīn shàng juàn juàn, cǐ yì kǒng yōu yōu.
我今尚眷眷,此意恐悠悠。
bì hù shí xún mèng, wú rén kě shuō chóu.
閉戶時尋夢,無人可說愁。
hái lái sòng bié chù, shuāng lèi jì nán zhōu.
還來送別處,雙淚寄南州。
“道喪雖云久”平仄韻腳
平仄:仄仄平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