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應月下逢”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還應月下逢”全詩
鶴閑云作氅,駝臥草埋峰。
跪履若可教,卜鄰應見容。
因公問回老,何處定相逢。
太常齋未解,不肯對纖穠。
只遣三千履,來游十二峰。
林空答清唱,潭凈寫衰容。
歸去瑤臺路,還應月下逢。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和劉孝叔會虎丘時王規甫齋素祈雨不至二首》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詩詞:《和劉孝叔會虎丘時王規甫齋素祈雨不至二首》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白簡威猶凜,青山興已。
鶴閑云作氅,駝臥草埋峰。
跪履若可教,卜鄰應見容。
因公問回老,何處定相逢。
太常齋未解,不肯對纖穠。
只遣三千履,來游十二峰。
林空答清唱,潭凈寫衰容。
歸去瑤臺路,還應月下逢。
中文譯文:
白色的簡牒仍然顯得威嚴,青山也已經振奮起來。
鶴隨意閑逐云,如同云為它做成了一件長袍;駝背臥在草地上,草將它埋沒在山峰間。
如果跪下來向它請教,它會應允并顯示出親和的態度。
因為公務的關系詢問回老先生,不知何處才能再次相見。
太常府的齋戒尚未解除,不愿意面對纖弱美麗的仙子。
只派遣三千名仆人,前來游覽十二座山峰。
林中空謝清唱,潭水清澈寫出老朽的容顏。
返回瑤臺的路上,也許會在月光下再次相遇。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是蘇軾寫給劉孝叔的,描述了他們在虎丘相會時的情景。詩中運用了自然景物的描寫和隱喻,表達了對友誼的珍視和對人生變遷的思考。
首先,詩中描繪了白色簡牒和青山的景象,白簡威猶凜,青山興已。白色的簡牒象征著官方權威的威嚴,青山的興起則昭示著生機勃勃的景象。這里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反映了人事物的變化和興衰。
接著,詩中出現了鶴、云、駝、草等意象。鶴隨意閑逐云,駝臥草埋峰。鶴是祥瑞的象征,它自由自在地在云中飛舞,象征著高尚自由的精神;駝背臥在草地上,象征著歲月的流逝和人事的轉變。通過這些隱喻的意象,表達了作者對人生變遷和光陰流逝的感慨。
詩中還表達了作者對友情的思念和珍視。跪履若可教,卜鄰應見容。作者以謙虛的態度向劉孝叔請教,希望能得到他的指點和幫助,同時也期盼著友情能夠得到對方的理解和接納。因公問回老,何處定相逢。作者在公務上詢問回老先生,希望能夠找到再次相見的機會,凸顯了他對友誼的重視和追求。
最后,詩末描述了歸途中的景象。歸去瑤臺路,還應月下逢。瑤臺是仙境的象征,月下逢則象征著美好的相遇和友誼的延續。這里展現了作者對友誼的希望和期待,認為即使在人生的旅途中分別,仍然有可能再次相遇和重逢。
整首詩以自然景物為背景,通過描繪景物和運用隱喻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友誼和人生變遷的思考。詩意深沉而含蓄,賦予了自然景物以情感和意義,體現了蘇軾獨特的藝術表現力。
“還應月下逢”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hé liú xiào shū huì hǔ qiū shí wáng guī fǔ zhāi sù qí yǔ bù zhì èr shǒu
和劉孝叔會虎丘時王規甫齋素祈雨不至二首
bái jiǎn wēi yóu lǐn, qīng shān xìng yǐ aa6.
白簡威猶凜,青山興已aa6。
hè xián yún zuò chǎng, tuó wò cǎo mái fēng.
鶴閑云作氅,駝臥草埋峰。
guì lǚ ruò kě jiào, bo lín yīng jiàn róng.
跪履若可教,卜鄰應見容。
yīn gōng wèn huí lǎo, hé chǔ dìng xiāng féng.
因公問回老,何處定相逢。
tài cháng zhāi wèi jiě, bù kěn duì xiān nóng.
太常齋未解,不肯對纖穠。
zhǐ qiǎn sān qiān lǚ, lái yóu shí èr fēng.
只遣三千履,來游十二峰。
lín kōng dá qīng chàng, tán jìng xiě shuāi róng.
林空答清唱,潭凈寫衰容。
guī qù yáo tái lù, hái yīng yuè xià féng.
歸去瑤臺路,還應月下逢。
“還應月下逢”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韻腳:(平韻) 上平二冬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