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嗟余與夫子”的意思及全詩出處和翻譯賞析
“嗟余與夫子”全詩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嗟余與夫子,相避如辰參。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師,余歸而退翁去。
及余官于吳興,則退翁亡矣。
)猶喜見諸郎,窈然清且深。
異時多良士,末路喪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尋。
分類:
作者簡介(蘇軾)

蘇軾(1037-1101),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
《送俞節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蘇軾 翻譯、賞析和詩意
《送俞節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是蘇軾在宋代創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描述了蘇軾與朋友俞節推分別的情景,并表達了對友誼的珍惜和對人生境遇的思考。
詩詞的中文譯文如下:
吳興有君子,淡如朱絲琴。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嗟余與夫子,相避如辰參。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師,余歸而退翁去。及余官于吳興,則退翁亡矣。)
猶喜見諸郎,窈然清且深。
異時多良士,末路喪初心。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尋。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以送別朋友俞節推為主題,描繪了蘇軾與俞節推的友情和相互敬重之情。詩中的“吳興有君子,淡如朱絲琴”的描述表達了俞節推高尚的品德和胸懷,比喻他的人格清高如一弦古琴。
接下來的兩句“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表達了蘇軾對俞節推的懷念之情。蘇軾與俞節推分別時,他們互相唱和三次,彼此深感惋惜,這種感慨至今還留有余音。
詩的下半部分描述了蘇軾與俞節推在不同時期的境遇。蘇軾與俞節推相遇時,彼此欣喜交流,感受到了俞節推的清雅深邃。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時光流轉,許多優秀的人才漸失初心,變得世俗和功利。蘇軾感慨自己的人生似乎沒有命運的引導,也無法尋找到真正的歸宿。
整首詩以送別朋友為主題,通過描述友情的深厚和對人生的思考,表達了蘇軾對俞節推的敬重和對人生意義的探索。詩詞流暢優美,意境深遠,展示了蘇軾獨特的藝術才華和對人情世故的獨到洞察。
“嗟余與夫子”全詩拼音讀音對照參考
sòng yú jié tuī rǔ shàng zhī zǐ, rǔ shàng zì tuì wēng
送俞節推(汝尚之子,汝尚字退翁)
wú xīng yǒu jūn zǐ, dàn rú zhū sī qín.
吳興有君子,淡如朱絲琴。
yí chàng sān tài xī, zhì jīn yǒu yí yīn.
一唱三太息,至今有遺音。
jiē yú yǔ fū zǐ, xiāng bì rú chén cān.
嗟余與夫子,相避如辰參。
tuì wēng guān yú shǔ, yú zài jīng shī, yú guī ér tuì wēng qù.
(退翁官于蜀,余在京師,余歸而退翁去。
jí yú guān yú wú xīng, zé tuì wēng wáng yǐ.
及余官于吳興,則退翁亡矣。
yóu xǐ jiàn zhū láng, yǎo rán qīng qiě shēn.
)猶喜見諸郎,窈然清且深。
yì shí duō liáng shì, mò lù sàng chū xīn.
異時多良士,末路喪初心。
wǒ shēng bù yǒu mìng, qí kěn wǎng chǐ xún.
我生不有命,其肯枉尺尋。
“嗟余與夫子”平仄韻腳
平仄:平平仄平仄
韻腳:(仄韻) 上聲四紙 * 平仄拼音來自網絡,僅供參考;詩句韻腳有多個的時候,對比全詩即可判斷。